标签:
军事 |
新华社发,记者:陈安迪
2014-11-20 18:09
11月15日,越众历史影像馆开馆典礼暨历史嘉年华2014开幕式在深圳市越众产业园举行。越众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应宪、越众历史影像馆名誉馆长司徒兆敦和新历史合作社总编辑唐建光分别致辞,表达了对越众历史影像馆的期望和祝福。重庆市文联党组书记王超、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党委书记栾胜基、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代表Raymond
Li等嘉宾出席了开幕式。目前越众历史影像馆主要有中国抗战历史影像库、深圳民间历史影像库,当代摄影影像库。
关注历史的年轻影像馆
越众历史影像馆坐落在位于深圳罗湖区的越众产业园内,使用面积一千余米,共有三层,是目前为止中国最年轻的民营艺术馆。但这座年轻的影像馆却以中国历史题材的影像资料为收藏及研究方向,致力于深度挖掘“藏在海外的中国历史”和“散落民间的深圳历史”。聚焦二战时期中缅印战场的“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二战中缅印战场影像系列精品回顾展”(以下简称“国家记忆”展)随同开幕式再次吸引了诸多关注,自2011年起,“国家记忆”系列展览已走过深圳、重庆、台北、杭州、华盛顿、北京等多座城市,今年8月末在中国人民革命军军事博物馆的展出更是引起了轰动,仅开幕当天参与报道的媒体就达80余家。
开幕式现场
1991年,中国第一家民营艺术馆——炎黄艺术馆成立,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民营美术馆已发展至100余家,占全国艺术馆总数的三分之一。北京今日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民生美术馆是规模和影响力较大的民营艺术馆。与这些关注现当代艺术的民营美术馆相比,越众历史影像馆则显得有些“另类”。执行馆长黄丽平介绍:“影像馆对图片收集以历史资料价值为上,图片本身价值次之,我们更注重图片或者动态影像的史料价值。”有时单张视觉效果很好的历史照片在越众这里未必有很大的收藏价值,因为它仅代表了历史的一瞬间,其上一帧与下一帧的缺失很有可能导致断章取义,造成历史失实。
开幕展览
搜集、整理、收藏、展示历史照片是一个艰辛、严肃的过程。截至北京军博“国家记忆”展,公开的400余张历史照片,绝大部分是第一次面向公众,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是从2万余张的扫描件中精挑细选出的。军博展结束,二战中缅印战场研究者戈叔亚等人又马不停蹄地奔赴美国,继续查询历史资料。直到影像馆开幕,依然有工作人员在美国夜以继日地做历史资料的整理工作。
除了搜集二战影像资料,越众历史影像馆还立足深圳,结合口述史的记录工作,在民间广泛征集有关深圳的照片,希望用个人照片、家庭影像再现、还原深圳的发展史。黄丽平说:“我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希望告诉公众,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书写者,历史资料不仅仅是国家记忆,更是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家庭记忆和个人记忆。”以密集小孔组成的、设计颇具现当代感的LOGO就有着“聚众为史,越众越真实”的含义,黄丽平说:“LOGO上每一个点都代表着一个人,在历史面前,个人是微小的,但又是不可或缺的。”
“求真,勿嗔,启智,良行”是董事长应宪希望影像馆在历史资料收藏与展示上应该拥有的态度。这八个字低调地隐藏在影像馆二楼的“新馆寄语”中,黄丽平在“寄语”中写道:“此次未敢作为馆训上墙展示,只是因为影像馆刚刚起步,还未能做到这八个字的千分之一,善不敢妄言。但我们也终将沿着这个方向,以此态度,兢兢业业开展工作。”
大数据支撑的现代影像馆
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在《数据之巅》的序中写道:“大数据可以承载信息、知识和历史,而信息、知识和历史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平台、资产和财富。”“停留在思维和观念的大数据是无解的。”越众历史影像馆的三楼是支撑整个馆藏后台的“机房重地”,目前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数字化影像平台、支持多终端高清浏览、高并发数的大数据影像资料库已筹建完成,通过内测后,就可以上线,届时公众可以在线查询需要的历史影像资料。此外,此互联网平台还嵌入了UGC功能,公众申请开通个人账号后,可以将资料上传至个人主页并设置访问权限。
存储与应用互联网平台
黄丽平介绍:影像馆的大数据存储与应用平台都是自有技术,没有依托第三方技术公司,这一方面保证了数据安全,另一方面也契合了影像馆“独立、中立、自立”的发展精神。突破时空,达到文化资源共享。
文化企业集群中的公益影像馆
深圳市越众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队,1983年进驻深圳,后来被改编成深圳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1998年首次改制为深圳市越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并在此基础上于2000年12月28日组建为深圳市越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4月,公司再次改制,在越众集团基础上组建成立了深圳市越众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公益基金
这家有着“军队背景”的、以建筑工程为主营业务的集团公司近年来一直在文化产业领域不断探索。深圳越众影视影视公司、深圳越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越众国际影业、越众剧场是越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主要文化企业,涵盖了影视剧、纪录片制作与放映、文化图书出版等多项工作。“越众影视”已拍摄百余部(集)纪录片传播海内外;“越众文化”已出版百部大型精品图书,推出中国最大规模在线系列艺术馆,多次承办大型展览。
越众历史影像馆是在越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良好的“文化土壤”中培育成立的,其他与“越众系”文化企业不同的是,影像馆的定位是“民办非盈利学术机构”。“非盈利学术机构”的定位对于越众影像馆乃至整个控股股份公司来讲都是不小的挑战,但目前越众已做出不同程度的尝试。
越众控股联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成立的“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开展了:对符合救助标准的抗战老兵进行500元/人/月的常规资助;发掘与收集散落在国内外的抗战老兵遗骸,使忠魂归国;支持老兵口述历史计划,记录抗日战争中士兵展现的优良民族精神等多项公益活动。越众影像馆筹备期“国家记忆”系列精品回顾展免费向公众开放,同时还有为期一个月的纪实影像放映月,连续播放不同题材的纪实纪录片;不久将上线的互联网平台将最大限度地向公众提供历史影像资料查询服务。此外,针对影像创作者的“人才计划”正在筹备中,越众希望通过此计划发现、培养一批有才华、肯钻研的优秀摄影师、纪录片拍摄者。
在“2014越众历史影像馆”专家委员会会议上,应宪表示:“尽管越众控股是历史影像馆的出资方和产权所有人,但是我们一开始明确它是属于社会公共的机构。”在“独立、中立、自立”的三个原则中,对于一个公益性民营美术馆而言,最难做到的就是“自立”。有专家建议可以发起一个基金会用以支持影像馆的公益活动,具体如何做,值得期待。
前一篇:好友杨奉达追思会
后一篇:缅甸坎地的腾冲人马帮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