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南坎驻印军墓地和遗骨接回国内的情况介绍

1.实地调查
缅甸南坎位于中缅边境,和云南瑞丽相邻,中间是一条大江(瑞丽江),有史迪威公路和滇缅公路相连。
1944年底和1945年初,中国驻印军收复八莫不久,新编三十八师和第三十师开始南进南坎,和盘踞在南坎的日本守军数千人交战20-30天,最后收复了南坎。1945年1月27日在芒友和驻扎云南的远征军胜利会师,第二天,史迪威公路胜利通车!
2011年,我在南坎考察时,听到华人说这里有一个远征军的墓地,随即展开了调查。调查进行了一年,采访了数十名上了年纪的当地华人和缅甸人。

当地缅甸掸族(傣族)带着我来到墓地遗址。

寺庙住持指认。

试验性挖掘前的宗教仪式,右边穿缅甸地方军服装的是赵先生。


寺庙多年保存的遗骨
2011年,当地有名望的华人赵其昇先生首次带着我来到南坎老城区南郊一公里山丘一座寺庙后山树林地,他说这里就是当年的远征军的墓地,建立的时间大致是在1945年,也就是日军被击败,史迪威公路通车之后。墓地的坟墓是小土堆,大约有数百座。都用小木牌写着死者的名字。
随后我又走访了寺庙的大和尚以及数十位南坎周边的上了年纪的当地华人和缅甸人,他们异口同声说这里就是中国远征军(驻印军)的墓地,建立墓地的时间就是缅甸云南战斗结束后不久,埋葬的死难官兵有数百人。除了在南坎作战牺牲的官兵外,还有南坎周边数十公里分散的远征军零散的墓地也迁移到了这里。许多老人,特别是寺庙周边的当地老人(撣族,中国称傣族)全都知道,一部分80岁的老人甚至曾经参加修建墓地。他们说,当年中国军人在墓地还建立了巨大的纪念碑、墓地大门、墓地栅栏和墓地过道,每一个墓都是用当地的砖头搭建的,前面有木牌写着汉子。还有几个负伤的士兵看守,许多老人甚至知道这些看守老兵的姓氏,“老张”、“老王”、“老唐”。中国部队回国以后,这些看守墓地的老兵仍然居住在墓地附近多年并结婚。有些当地人的牲口常常来到墓地吃草破坏墓地,老兵进行驱赶甚至开枪射杀。这样和当地人造成了矛盾,后来矛盾激化,有一个老兵被杀……以后其他老兵和家眷逃走,再以后墓地无人看管,慢慢就被人破坏侵占,最后消失了。我们采访的人大致知道的就是这些。(现在查明,在缅甸南坎附近的九谷(也就是芒友)居住一位老兵蔡老先生,当年就是新三十师参谋,专门登记作战牺牲人员,他多次到墓地。
后来我多次来到这里,其中也和保山电视台、孙春龙等多人共同考察,得到的结果都是一致的:这里就是驻印军的墓地。
寺庙的大和尚说,修建墓地时这里并没有寺庙,后来墓地无人看管后,寺庙才建立。建立寺庙时,占用了部分墓地的土地。大和尚又说,他们要扩建寺庙需要征用继续墓地的另外一部分土地(原来的墓地的一部分仍然为当地人占用为私人土地)。大和尚说,如果中国人希望接回埋葬在这里的中国军人遗骨,那么他们一定会收集交给我们,并希望我们提供资金资助他们修建寺庙。
2012年4月,我们专门来此了解情况,并向寺庙达成意向:中国方面愿意为他们提供资金作为帮助他们修建寺庙和寻找遗骨的费用;寺庙方面负责寻找遗骨并交给中国方面。
2.实地试验性挖掘
我们和他们达成协议后,要求寺庙当场挖掘寻找遗骨。那时寺庙找来七八个当地人开始挖掘,在挖掘过程中,找到头骨一个。头骨是在一座墓穴下面的正中间,四周没有其他遗骨,头骨下面是一块缅甸人特用的瓦愣铁皮。我们分析,这个头骨是从其他地方迁移过来的,迁移时,没有其他遗骨。头骨上有镶牙(中国人有镶牙的传统,缅甸人则很少)。

挖到的头骨

3.遗骨接回国内
以后寺庙开始整理土地收集遗骨,但是我们一直没有按照和寺庙的约定提供资金取走遗骨。寺庙的住持很生气。
这样就到了2013年九月,后来深圳越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应宪董事长听说此事后,当即决定马上办理,交给南坎寺庙所需资金并接回遗骨。2013年9月中下旬,我和云南关爱老兵志愿者武思琪、和晓艳来到这里,提供了寺庙所需资金,将寺庙收集的遗骨接回了中国云南,在瑞丽一座寺庙妥善暂时供奉。
后来,深圳越众公司、中国中华慈善基金会和龙陵县政府协商,决定由基金会出资100万元,在龙陵县松山战场遗迹建立中国远征军公募,然后将南坎远征军遗骨永久安抚在此。
就这样,我们多次来到南坎和住持交涉,最后终于把这批遗骨接了回来。接遗骨的过程非常历险感人。然后供奉在瑞丽一座寺庙里面。

寺庙移交遗骨
4.
遗骨移交云南省委统战部和云南省归国华侨联谊会
到了2014年3月,在和云南省有关方面筹划“忠魂归国”第二期(2011年,云南省统战部、侨联、黄埔军校同学会等把缅甸密支那和西保的19具阵亡官兵的遗骨接回,安葬在腾冲国殇墓园内。今年计划是第二期,再把八莫、南坎的驻印军遗骨接回一些安葬。云南活动组委会强烈希望应宪先生和我们可以和他们合作。
今年5月18日,应宪指示我们同意和云南方面合作。我们在瑞丽佛国禅寺举行了一个非常简朴但是又尊严肃穆的仪式,我们把驻印军新编第三十师南坎墓地的官兵遗骨移交给了云南忠魂归国组委会。深圳越众公司专门派遣李明晖、罗君君参加。芒市侨联主席赵冬梅也参加了这个仪式。
深圳越众公司和中华慈善基金会以及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老兵公益基金本来和龙陵达成协议,希望在龙陵松山建立一个较大的远征军驻印军墓地,把这次我们在南坎接回的遗骨首先安葬在这里,以后在陆续从云南、缅甸和印度所有有遗骨的地方,通过我们的努力,再把遗骨接回来供奉在这里。
但是由于龙陵松山的这个建立墓地的项目迟迟批不下来。大家只好于云南忠魂归国组委会合作。

在瑞丽移交遗骨
1.
南坎驻印军墓地的判定
对一个历史遗迹的判定,需要几个方面的证据:
——当地人的指认
——文献资料(照片、原始文件——美国、中国等)
当地人的指认:在我多年田野调查的实践经验中,对于一个地方的墓地的调查,其实并不是一个特别困难的事情。特别是指公墓,哪怕是以后消失的也是如此。公墓当然就是公开的墓地,这样的地方往往面积不是很小,存在的时间段不会很短(哪怕以后被破坏),一般肯定会邀请几乎尽可能多的人到此参加各种活动,甚至在建设和维护的过程中会邀请和雇佣当地人参加。公墓和战场的一个要点不一样,比如我们在战争历史的田野调查中,往往需要对战场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地点进行寻找,如战斗双方反复争夺的军事要地,而如果这些地方是一个战壕、一幢建筑,一个地堡,而这些东西又消失,那么寻找这样的地方就有一定的困难。
首先是知道这样的地方都是双方的军事人员,而这些人往往都不是当地人,当地人在战斗时期很少会来到这些地点,因为有生命危险。这样如果你到实地寻找,当地人并不是就能为你寻找这个的地方提供多少帮助。再就是这样的地方战斗结束以后也容易很快消失。
而公墓就不一样,哪怕是消失了60-70年的公墓,仍然有许多当地人知道,所以只要有若干当地人异口同声说某处原来存在着公墓,一般都不会错误的。
我的调查包括当时雇佣修建墓地的掸族工人、华人华侨和公墓旧址的主人(寺庙)。甚至在南坎大街上随意询问上了年龄的人,他们都会马上告诉你。
文献资料:
南坎墓地的资料来源:
战争时期的资料,甚至战后一些和战争有关的资料是判定一个地点最为重要的证据。就南坎墓地,这样的资料是很多的。
章东磐团队在美国收集的资料中曾经有三份原始的文字资料提到过在南坎有驻印军墓地。
(01资料是一份驻印军在缅甸各地墓地的表格,其中有在南坎有新一军、第三十师(唐守治师长)各一座)
(02例外一份三十师文件提到在南坎修建一座容纳四百二十五名死者的墓地。时间是1945年5月10日)
(03驻印军指挥部军医处,由军长孙立人签发的文件,提到在密支那、八莫、南坎、芒友等地建立墓地。)

美国图片和文字说明

(04 南坎墓地历史照片和说明
这份历史照片的说明如下:
The Chinese Military Cemetery for
the 30th Division, at Namkham, Burma, which containes
383 graves. Locates on a hill overlooking the valley. The cemetery
is reached by turning south off the Stilwell Road 1/10 miles west
of the bridge in the center of town. And proceeding along a narrow
road for one mile. 10 June 1945.
中文翻译如下:
中国第三十师墓地位于缅甸南坎,包括383个坟墓。坐落在可以俯瞰整个峡谷(南坎峡谷)的一座小山上。到达墓地的路线:该城中心有一座桥,从这里出发沿着史迪威公路向西走1/10英里,然后拐入一条很狭窄的小路再走一英里。1945年6月
(注:这段英文的译文是判定墓地的位置最重要的依据。而到达墓地的路线的英文翻译起来稍微有些困难。我和其他一些国人翻译都有毛病,最后我是请美国人才翻译准确的。)

根据美国图片说明,利用google earth 的南坎(Namhkam)地图绘制的墓地路线图。
根据美国英文说明,从google
earth卫星地图,可以很容易找到南坎地图,并绘制出到达墓地的路线。
说明:
图上有“X”
(1)有一座桥梁(如今已经干涸。但是桥梁的护栏仍在。
图上红色线条(2)是南坎主要的街道,也就是“史迪威公路”
图上蓝色线条(3)是说明中的“狭窄的小路)
图上绿色的圆圈(4)是墓地旧址,现在是寺庙。
照片的英文路线的指引和实地的情况100%的吻合。

台湾资料,南坎墓地地图(由于这个地图仅仅就是墓地的地图,所以它对你判定墓地在南坎的位置并不能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证据。这个地图也很不清楚,加之墓地现在有了一些建筑和植物的遮盖,所以依据这个地图到实地来判定墓地和实地的关系,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

南坎墓地的驻印军资料

南坎驻印军墓地原始资料
例外:一位研究远征军历史的美国学者Zach
Fredman先生在台湾查阅档案,我要求他帮助寻找南坎墓地资料。他来信说找到了许多南坎墓地的资料。但是台湾提出仅仅可以复印50%的资料。资料他已经寄出,估计一个星期收到。他用手机发给我南坎墓地地图一份。)
(04台湾的南坎墓地地图,位置在南坎以南半英里。戈叔亚注:和我们调查的墓地位置大致相识。)
综上所述:
1.
史料证明:1945年1月,驻印军第三十师和新编第三十八师在南坎和数千日军展开了有十数天的战斗,人员牺牲是难免的,建立墓地在情理之中。
2.
资料表明,驻印军在南坎是建立由墓地的,墓地至少是第三十师的墓地,墓地人员可能是425人。(而美国照片说明南坎墓地死者383人。我认为:驻印军是墓地当事人,所以应该以驻印军资料为准。第二,美军说的是有坟墓383尊。)当地人说,守墓人是负伤的老兵,这和驻印军在其他地方建立墓地的做法一致。台湾资料显示守墓人和当地人发生过冲突和命案,这和当地人所说的情况相似。
3.
我们在南坎实地考察不下五次,寻访人员有当地华人和当地缅甸人(撣族)20人以上,还有德高望重的80岁和尚长老,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南坎寺庙一带就是驻印军原来的墓地遗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