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鲍直才老先生在松山子高地炸弹坑前向余戈和媒体讲述

美军拍摄的爆炸的那一刻!
台湾老兵重上松山
2009年11月8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台湾的一位攻打松山的中国老工兵鲍直才老先生,以91岁的不可思议的高龄,在众多的媒体和热心人员的帮助下,终于实现了重新来到当年他和战友浴血奋战的松山战场的意愿!这个意愿或许他等待了60多年。
对于我和热爱松山和抗战历史的人,也等待了许多年。
鲍先生是挖掘爆破松山子高地日军两个碉堡的工兵排长,是唯一的专业工兵军官,怎样从数百米的山下正好挖掘坑道到山头上日军碉堡的下方两米处,这需要解决距离、方向、高度等等复杂的工程和爆破问题。工兵营长说,你是学专业的,这个问题你来解决,没有工具你自己想办法!1944年8月20日,爆破成功了。中国军队不仅攻占了子高地,而且占领了松山的最高点。从这时开始,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的位置开始调换——中国军队占据了有利地形,而日军却处于不利的条件下。从此,中国军队在松山的战斗开始变得顺利了,直到战斗结束。
我们知道,松山战斗是打通滇缅公路的最重要的战役,而打通滇缅公路在中国抗战历史上是至关重要的;而松山战役中,爆破子高地日军碉堡又是这场战役最重要的一场战斗,而我们的鲍老先生,就是这场最重要的战役中一个最重要的战斗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尽管鲍先生当时仅仅只是一位小排长。

黄埔军校网站贴出的中国工兵爆破示意图 红线显示爆破的坑道,红色点显示的是爆破的日军碉堡

松山小伙子抬着老人上山


老人和我们终于来到了炸弹坑前,这里位于松山山顶
11月8日下午三四点钟,鲍直才老先生终于能够站在他亲自设计参与挖掘的坑道爆破的日军碉堡的大坑旁边,这个位置位于巍峨的松山之巅,向我们讲述当年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至于鲍先生是如何解决方向、高度、距离的技术问题,我在博客中详细转述了余戈的原文: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266556.html
鲍老先生站在当年他亲身经历的腥风血雨的战场时,心情格外的激动,他压抑着自己的极端复杂的感情,赶紧要老伴给他吃速效救心丸,因为他必须要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回忆当年的情形并和现地对照,然后要把挖掘坑道爆破的真实经历一遍又一遍地告诉在场的人们!
他说,当年这里没有这么多的大树,大树都被炮火打光了,只有一些低矮的灌木丛,日军的阵地在山头上,有地雷、铁丝网、坑道、战壕单兵和机枪射击点和碉堡组成。日军的火力如同弹雨。日军阵地前方两百米是一个平坦开阔的平地被日军火力控制,我们是从敌人看不到的下面半山腰开始挖掘的。不过,我也爬到了这个开阔地才侦察碉堡的位置。现在你们看到的坑道就是我们挖掘的,不过我们当时挖掘的是地道,如今塌陷了,所以看起来像是坑道。

老人查看石碑,石碑记述着他们爆破山顶的事迹。
坑道只有80公分宽,刚刚好够两人错开,大约有一米多高,人可以弯腰站着,最前面作业点,仅仅就只能容纳2-3人,用美国的军用铁锹弯曲成一把小型的锄头,挖掘的土就从自己的脚下刨出,然后用麻袋装好,由坑道后面的无数的人,一个一个像接力赛那样传递出去。点着煤油灯和手电筒,大家都仅仅穿着裤衩,甚至有的一丝不挂,大小便也是这样和泥土一起装在麻袋里运出去……在洞里那个苦,那个难受无法形容。
众多的媒体和人员目睹了老人的讲述的这一动人的时刻,有保山电视台、云南电视台、凤凰电视台、龙陵电视台、瞭望东方、保山日报、春城晚报等等媒体,还有龙陵县委县政府、当地村干部和村民,以及专程陪同老人来的鲍夫人、战史学者余戈、方军、李正、北京志愿者了黎晓唯、尹志红数十人。
鲍老人说,然后把美国的NTN炸药一捆一捆地搬运到药室里,安插好引爆的雷管和导火索,再把药室堵塞把坑道填满泥土退了出來。营长得到上级的命令一级一级传下来,由他亲自起爆。
爆炸的声音并不是惊天动地,而是很低很闷……部队冲上去占领了阵地以后,鲍老人他们也上去看了。两个日军碉堡彻底炸毁,北面的一个完全坍塌,除了覆盖着泥土,什么也看不见,南面的这个碉堡也坍塌了,不过原来日军覆盖在碉堡的原木和铁皮翘了起来,从中隐隐约约还可以看到躺着3-4名日本兵,他们的身上没有伤口也没有流血。他们是被震死的。
爆破完成后,鲍先生说他们的工作结束了就退出了战斗,以后的事情他就没有参加了。

在松山主峰下的中国军松山战斗纪念碑前,鲍老人和大家还向牺牲的7000多名中国将士敬献了鲜花。

老人向松山中国军纪念碑鲜花
中国老战士鲍直才先生重上松山是一个伟大的壮举。
我无数次和日本老兵来到过松山,也和美国著名的战史学家,也是美国二战老兵的下一代的詹姆斯·布莱德里先生(“我们父辈的旗帜”一书的作者)来到过松山,但是从来没有和一位我们的中国老兵来过。尽管我也知道,过去仍然有几个当地参加松山作战的老兵在人们的陪同下来到过松山,但是这次是最重要的。因为鲍直才老人是挖掘爆破松山日军碉堡最重要的知情者,没有谁再比他能够讲清楚松山大爆炸的情况了。

鲍先生和夫人
我一直仔细观察着这位不同寻常的老先生,不仅为他在当年,而且也为他现在所表现出來的钢铁一般的意志所感动,所震惊!
4年前,我的父亲在78岁时去世了。从那以后,78岁对于我就是一个似乎是难以逾越的门槛。我对凡是超过78岁这个年龄的老人的生命力,都怀有一种敬畏、担忧和恐惧的心理。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个年龄段的老人的生命的脆弱。鲍老先生在91岁的高龄再登上巍峨的松山山顶,在我看来完全就是不可想象的,在我看来是几乎不可完成的。这需要极大的毅力勇气和胆量。
当我看着老人站在他炸毁的日军碉堡的大坑前给媒体拍摄、回答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我发现他前后微微摇晃着有些站不住了,毕竟是这么大的年龄的人了。那时我的心都快要跳到嗓子眼了,生怕出现不测。我们要他赶快坐在滑竿上,但是他摆摆手,坚持回答完记者提出的一个有一个问题。我看了非常感动!老人在65年前征服了松山,今天,他以惊人的毅力再次征服松山。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位中国军人的的钢铁般的毅力!
有7000多名向这样的中国军人永远倒在了松山上,再也没有下山,负伤的超过万人。

中国工兵挖掘了一个通向子高地的坑道

途中休息时,鲍先生感觉有些顶不住了,夫人为他号脉。

继续上山

沿着中国工兵挖掘的坑道上山

大家和老人合影,红衣妇女为松山的父母官,腊勐乡乡长
我和保山、云南电视台在策划这个活动时。老人的年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北京的余戈说,老人的身体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老人本人愿意!11月初,我和保山电视台专门为此到松山和当地政府商量。松山所在地的腊勐乡副乡长说,只要老人愿意,松山人就是抬,也可以把老人抬上山!
松山人的确履行了自己的承诺,他们专门挑选了十多个棒小伙子,把竹子椅子绑在了杆子上做成了滑竿,把老人夫妇抬到了山上!
上山之前,我们和老人来到了老腊勐街,接受了当地村民的夹道欢迎,但是这里有一段很陡的坡路,老人有些吃不消。事前承诺抬老人上山的副乡长毫不犹豫就背着老人爬坡!
龙陵县委书记县长早早地就在龙陵县的边界等待着从保山过来的鲍老人和我们的车队。在上山前,还发生了许多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些都在下一篇博客讲述。

媒体和老人合影

松山人和老人合影,就是他们抬着老人上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