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车队到达密支那

(2009-01-22 18:04:27)
标签:

杂谈

第一车队在途中。

 

一月十四日,车队到达密支那

 

注:我本想把大量的本路段现在的招牌贴上去给大家看,但是我倒霉的宽带无法把彩色的招牌弄上去,很糟糕的。这些都是我的印度朋友阿龙(Arun)拍摄的。我没有机会走这段路程。作者注。

所有彩色照片都是这位印度朋友Arun拍摄的。

 

79英里——这里是Tagap山(海拔4600英尺)。是缅北日本人所能渗透最远的地方。1943年3月,大批日本巡逻队来到Tagap(有一个克钦族的村子),当本地的守卫者和大象管理人逃跑后,日本人也被迫回去了。现在四周都是中国工兵的营地,密密麻麻一大片。沿途可以看到仅仅用一点树叶和布条包裹着下身的纳嘎族土著猎人,他们身材矮小、体格强健,在丛林奔跑如同野狗。腰间插着一把叶片大刀,这是他们热衷于部落战争和切割对方头颅悬挂在自己寨门前的利器。他们对盟军非常友好,无论是中国人、英国人还是美国人,败退野人山的中国士兵和坠落的飞行人员都得到了他们无私的帮助。

这些沿途到处都是1942年中旬印度难民和中国远征军撤退是死去的人的遗骨。勘测人员就是根据这些遗骨在密林中判断路线是否准确,也就是说,遗骨多的地方,路线就准确。

 

103英里——新平洋。是座落在Patkais山脉的一个很大的克钦村庄,由一些小路连接着外界,这些小路只有在旱季才能通向,到了雨季降雨量超过200英寸。马帮常常在这里歇脚,村边的大河也常常招引来一些淘金者。原来这里是缅甸日军最北部的物资基地。1943年初被中国38师部队占领,当工兵推进史迪威公路从Patkai山脉来到胡康谷底时,把这里变成了缅北巨大无比的仓库。

我听到的这条公路的故事很多,已故的俞允平老人是中国驻印军的一名通信兵,他告诉我许多60年前这条公路上的旧事。他说在公路上不仅有许多美国黑人工兵,而且有许多黑人司机。这些美国黑人和我们在球场上看到的黑人运动员一样个个豪气冲天,他们开着专门卸掉排气管的卡车风驰电掣,功率极大的引擎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吓得循规蹈矩的中国司机赶快让到一边。有的司机由于手慌脚乱,往往会将车翻到沟里。气急败坏的中国人还没有从车里爬出来,就指着对方破口大骂。赤膊上身开车的黑人加大油门,把狂笑怪叫和漫天沙尘留给倒霉的中国司机。车队快到昆明时,就把黑人司机全部换成中国司机。主要是害怕把昆明女人给吓坏掉!!

1943年12月27日,距离施工计划的时间提前了5天,公路来到了新平洋。在降低坡度和完善路面情况的工作结束后,1944年1月1日,从利多到达新平洋的路程是117英里,正好是史迪威将军所希望的。皮克将军搞了一个盛大庆典向工兵们表示感谢,庆祝在57天中完成了54英里的工程量,一个车队满载着糖果、油炸圈饼和9,600瓶啤酒浩浩荡荡来到了新平洋。

 

我现在没有资料表明第一车队十三号是驻扎在那里。但是我估计是新平洋。

 

 

178英里——间布本峡口(Jambu Bum)是胡康谷地河孟供谷地的分水岭。这一带车队就会看见克钦族人(居住在云南的同族人叫做景颇族),这是居住在缅北的骁勇的土著。克钦人类似纳嘎人,但是相貌长得稍微温顺了一些,不过还是很像纳嘎人。他们居住在贫穷的高脚草棚里,他们也带着长长刀,男女都穿着筒裙,类似从腰间到脚的裙子。克钦人常常帮助巡逻侦察为盟军部队服务。有着勇猛战士的名声,他们常常引诱日本人进入他们的陷阱。然后常常割下被打死的日本士兵的耳朵找盟军领赏。

1944年3月19日,这里经过了数天猛烈的战斗,中美步兵扫清了这个孟拱河谷门户的敌人。这是缅北战役一个决定性的战役,日本人期望在这里抵挡中美联军直到雨季来临,他们付出了4000多人的代价。

 

多灾多难的缅甸,多灾多难的史迪威公路。也很美。

 

189英里——这是在孟拱河流的一个分站仓库,也就是著名的Warazup,在这里发生了缅北最大的坦克战。在旱季要穿越狭窄的河流,因为到了雨季,这些河流愤怒起来,水涨数百码。整个的河谷变成了巨大的沼泽。在这个地方,路基比地面高出了15英尺,这是为了保护公路免遭5月到10月的洪水。

 

战车独立一营

 

居住在湖南长沙的韩德明老人回忆,他们战车第三连冲入瓦鲁班(WALAWBUM)日本第18师团司令部,缴获了这个师团的关防大印。不久前,当我把这个关防大印的复印件传给老人看时,老人激动心脏病突发,差点出事。因为就是他从一片狼藉的文件垃圾中找到交给营长赵振宇的。复印件上还有赵营长的签字。

北京还有一位老人卢少忱,西南联大学生。他开着M1A1轻型坦克,以10英里/小时的速度,从利多开到昆明!老天爷!

 

 

卢少忱和战车
卢少忱拿着西南联大的毕业证书
 

 

 

日军十八师团关防

 

他说,那时,美国330工兵团派出一个装备着重型的D-7型重型推土机的特遣队,他们为中国战车营强行在密林中开辟出一条通道,坦克有掩护22师的步兵进攻瓦拉般。1944年3月9日,攻占了这里。田中新一中将领导的日本18师团只好撤退到了间布本峡口南面进入了孟供河谷。

如今,在这里的路边丛林中,仍然可以看到严重腐蚀铁皮的坦克遗骸歪歪倒倒。

 

这些坦克估计是美国造的。其中一辆现在在腾冲某汽车厂修理,是不久前弄来的。沿途没少给关卡卖路钱。

 

234英里——这是克钦村子Namti,过去是日本人仰光-曼德勒-密支那铁路线上的密支那——孟拱的中途通信中心。现在成为了一个美国前进仓库。

有一次,美国本土由电影明星组成的劳军代表团在新平洋慰问前线官兵引起轰动。但是有几个美国大兵没能参加联欢会。他们开着吉普车日夜追赶了100多英里拦截住了代表团的车队。一位在国内很有点名气的女明星站在驾驶室的脚踏板上,感动地对风尘仆仆的士兵说,“我知道你们来干什么!”,说着就撩起她的长裙……吓得平时满口粗话的美国大兵一个个低下了头。

 

 

254英里——这里是史迪威公路通过伊洛瓦底江时架设的一条最长的桥梁。就在几年前,这条桥梁在洪水中毁坏了。缅甸报纸发了消息。

 

这是重新修建的。

 

 

 

如今这里当年铺设的柏油还可以看见。
缅甸人在公路上“偷”我们的中印油管

 

268英里——密支那。利多公路沿途最大的城市。盟军在此和日军举行了腥风血雨的82天血战,终于彻底打败日本。密支那战役一度陷入僵局,沿途的一些推土机司机奉命投入战斗,许多刚刚才拿到步枪的工兵就倒在了日本士兵的枪下。密支那美军墓地中有一些黑人工兵的姓氏可以追溯到黑非洲的一些古老部族。

第一车队在密支那耽搁了好些天,因为前面道路上日本人仍然没有完全肃清。

 

 

就在第一车队在密支那等待时期,公路上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把美国人,特别是第一车队的人气得七窍生烟!美军中缅印战区新闻界称之为:公共关系和新闻上的“灾难性事件”!

 

这就是“腾冲岔道”事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初上松山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