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戈叔亚
戈叔亚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216
  • 关注人气:2,2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密支那考察2

(2008-10-22 15:52:35)
标签:

杂谈

       密支那考察2 

 

在缅甸原始森林中的22师炮兵队

 

 

        触摸战争

         密支那战迹

                   

 

 

 

    库蒙山脉、桂南河——中美突击队长途奔袭密支那路线考察

 密支那考察2

陈志文在拍摄

 

 

一.第三次来到密支那

    2008年2月29日——3月7日,那是我第三次考察密支那。这次是香港的晏伟权先生邀请我和他一起去考察的。我对他说,我们在密支那多呆几天吧,这样可以仔细地考察。那次,“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陈志文和刘铮和云南电视台的小侯和老金也一同前往。加在一起一共有6人,按照缅甸当局规定的到缅北旅游的的规则,还要带上一位导游兼翻译刘永爱小姐,她是一位年轻可爱的华侨小姑娘。

    晏先生的岳父大人就是当年在密支那作战的驻印军底50师师长潘裕昆将军。所以晏先生对了解密支那战役当然非常向往。

    2月25日,到缅甸驻昆明的领事馆办理签证。

    26日坐昆明——芒市的飞机,然后当天坐客车到达瑞丽,和我们事前联系好的旅行社——红宝石旅行社的经理赵胤宏联系。

    27日,从瑞丽木姐口岸出境。采访南坎西格雷夫医生的医院和Esther Po老太太,当年她是西格雷夫医生手下的一名护士,从1942年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就一直跟随着我们中国人,经历了同古战斗、大撤退、蓝姆迦训练、反攻和密支那战斗。

去年我专程来采访过这位老太太和她的老伴,结果今年2月21日,老伴突然去世了。现在我们去的时候,正赶上老人的葬礼。这位缅甸老人的名字是:SARA MARIP JA NAW。

    随后马不停蹄地赶往八莫。

    28日从八莫继续赶往密支那。

    29日晚上到达八莫。我们住在密支那市中心的双龙宾馆,这是一家华侨开的,也许是密支那最好的酒店了。

    3月1日,密支那云南会馆的李先生给我们介绍一位华侨艾元昌先生。艾先生大约60多岁到70岁,早年来到密支那,是大理人,老婆是腾冲人。很早就很仰慕中国远征军,对远征军在密支那作战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这位艾先生文化程度并不高,但是自学成才,曾经当过牙医。

    月4日,我们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云南电视台在密支那城内考察了几天,然后杂志社和电视台的人先后走了以后,我们继续留下来。这天就是考察Kumon山脉了。

 

    我按照当年密支那战斗过程的先后顺序来介绍我们的考察。

密支那考察2

 

奔袭路线。

 

二.中美突击队的长途奔袭过程

    1944年4月,驻印军新38师仍然在孟拱河谷的迈加一带遭到日军阻截。雨季即将到来,如果再不采取措施摆脱日军在狭长的原始森林峡谷的纠缠,盟军的缅北作战又要陷入泥泞。

    史迪威决心采取大胆的长途跋涉深入敌后直捣密支那的办法,再开辟第二个战场。突击队深入敌后100公厘占领机场,然后大部队空运密支那并占领。这个行动的代号叫做“赛跑结束——end run”(赛跑结束是美国橄榄球比赛的一个术语,思意是一次进攻抵达对方的场地末端,一次进攻成功结束。史迪威在学校是橄榄球队队员。)

    本来史迪威希望是由他们认为的战斗力强于中国军队的美军和英军来担任穿插,但是英国的亲迪部队刚刚进行了一次不成功的敌后穿插战斗撤退回了后方,而Galahad的部队也是连续征战极度疲倦,本来是要休整的,临时被史迪威用来奔袭。由于人员不够,史迪威才决定起用刚刚从云南空运过来的50师和30师的部队。

部队人员的组成:

    H分队由亨特(Hunter)上校指挥(第五十师的第150团,Galahad的第一营;骡马运输团第三连和第22师的一个75毫米炮兵连);K分队在Kinnison上校指挥(第30师第88团,Galahad的第3营);M分队在McGee少校指挥(Galahad第2营,还有300名克钦游击队)。配合他们的还有来自西格雷夫医疗队和第73后送医院的外科医疗队,另外还有第42野战医院的全部人马。

 

    (以下英文地名根据美军资料,中文地名根据台湾出版的《抗日战史》)

1944年4月28日以后,三支分队分别出发(我们主要关注攻击密支那机场的H分队)。路线也是比较复杂的,大致的情况是,从Taikri(太克里)集中出发——Ritpong(雷邦)——Arang(阿兰)——Tingkrukawng(丁克路高)——Hkumchet In——Seingneing(升坭)——Namkwi(桂南)——Pamati(跑马堤)。

    部队在雷邦、丁克路高等地遇到敌人的阻截,但是不是击退就是迂回。

    从太克里到雷邦要翻越6000英尺的库蒙山脉,这是最困难的,这里原来仅仅只有少数的克钦猎人走过,然后在大部队的前面又派遣了30人的克钦小分队一路用砍刀在茂密的丛林森林中披荆斩棘开路。但是美国人特别困难,因为他们已经连续作战了40多天,早该修整了。Galahad部队也从原来的3000多人锐减到现在的1000多人。史迪威承诺攻占的机场后,他们全部撤出战斗。在穿越山区是他们疲倦到了极限,许多人员患病受伤退出战斗(149人),还有大量骡马根本不适合走这样的悬崖峭壁的直上直下,一天落入峡谷和泥泞的骡马20多匹和两吨的物资。有些患病的士兵在后方医院死亡。最后损失的骡马占到了一半。但是最后在5月17日各个部队前后仍然到达了预定的潜伏地点。

    在和日军的遭遇过程中,日军早已把情况汇报给了密支那的114联队长丸山安房,但是日军摸不清盟军的最终进攻方向,他们误以为盟军是要切断葡萄中间的一个重要的地方Sumprabum,他们根本没有想到盟军的地方是日军大后方的密支那。

 密支那考察2

晏先生

 

 

三.我们的考察

    那天一大早,艾先生带着我们租用了“江边宾馆”的一辆改装的美军吉普车就上路了。开车的是一位穆斯林的司机。

    那天我们沿着密支那——孟拱的公路北上出城,远远地就看到了我们将要考察的库蒙山区。库蒙山脉如同密支那北面阻挡从印度洋吹过来的暖湿气流的一道屏障,在密支那的伊洛瓦底江平原上拔地而起,四周都是平地。估计距离我们直线距离实际上已经并不是很远了。

 

密支那考察2

库蒙山

 

 

    艾先生说过,立刻密支那前往北面,沿途都有许多的岗哨路障,没有特别的通行证都是过不去的。晏说哪怕就是看一眼库蒙山区拿也可以。这样我们就去看一眼。

    那天本来还是可以再往北多走一点的。但是那天天气有些凉,而穆斯林司机又是把老板的敞棚的吉普车开去来。70岁的晏先生的脑袋被风吹着感觉很冷。在加油的时候我们也就回去了。

    这次考察也是比较失败的,仅仅是看到了笔直的一条密支那-孟拱公路直接对这库蒙山。

    不过我们仍然亲眼看到了锁在云雾之中的库蒙山脉了。当年中美突击队就是在森林和崎岖山地的掩护下从这个山脉偷偷来到密支那机场的。

 密支那考察2

四.再次考察。

    2008年4月13日,我随着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和雪佛兰公司的“重返自由之路”考察队再次来到了密支那。这天,我们在腾冲——密支那公路指挥部人员的来领下,再次前往密支那以北考察,唐师曾老师和陈志文,还有一位缅甸旅行社的人跟着。但是有人偷偷告诉我们,这个人就是缅甸官方监视外国人的一个潜伏在旅行社的密探。

密支那考察2

唐师曾老师。陈志文拍摄。

 

    那天我们深入密支那以北很远,来到了一个叫做“南木底”的地方。这里是孟拱、密支那、帕岗(玉石产地)的一个三叉路口。遗憾的是,这里虽然距离孟拱已经很近了,但是并不是突击队穿插的路线。我们是沿着公路从密支那沿着孟拱方向的路向西走,而突击队穿插的路线是向北穿越山区和小路,并没有走大路。

所以说我们的考察并不成功

 

密支那考察2

美军GMC军用大卡车。陈志文拍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触摸战争
后一篇:机场考察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