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丹心”和“红心”的区别

(2008-06-02 11:24:30)
标签:

杂谈

                 “丹心”和“红心”的区别

 

        汉语大致都有三套词汇体系,第一,口语,第二,书面语,第三,古文词语。通常有所谓同义词的说法,其实绝对的同义词是不存在的。口语“热得不得了”,和书面语“其热无比”。在具体语境中的意味相去甚远。《镜花缘》中的酒保问客人:“要酒 一壶乎,要酒两壶乎?”用古代文言词语对话,是可笑的。事实上,三种语汇,意味着三种交际方式,包含着三种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三种感染力量。文言古雅、高贵,书面语正规和严密,口语明快、通俗。胡适主张学生要在古文和白话对译中体悟其微妙差异。他举《水浒》中的石秀在被俘时说的话为例:你这与奴才作奴才的奴才”说,如果改成:汝奴之奴” 就没有气势了。同样:“舜何人也”,改为:“舜是什么人”,就貌合神离了。胡适的这些话,说的是要有非常强烈的语感,语感与时间的古今感分不开。我们往往只关注古今之间相同的部分,而忽略其中差异的部分,是很大的不足。比如文天的《过零丁洋》的“从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其中的“丹”字,和现代汉语相通的,就是“红”的意思。这当然没有错。但是,并不完全,因为,“丹”字和“红”字的语感还有相去甚远的一方面。如果把“留取丹心照汗青”,改成“留取‘红’心照汗青”,其间的差异,就很惊人了。这是因为,红心,作为现代汉语词汇,积累着当代革命话语的内涵。这是文天祥时代不可能具备的。一般说,语感是在潜移默化中积累的,但是,潜移默化也有缺点,那就是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有提高语感的自觉性,就要往那些不言而喻的,难以言传的地方多想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