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曼佳
曼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978
  • 关注人气:5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我们可以很钟汉良》:他美好如太阳,深邃似大海

(2016-12-04 10:32:50)
分类: 为你钟情
读《我们可以很钟汉良》:他美好如阳光,深邃似大海

文/曼佳

  拿到这本仔细感受偶像的书《我们可以很钟汉良》是激动的,不仅仅因为其中的过程很曲折,也因为这是心心念想很久的书,想要从更广更深的角度了解这个我们爱着的人因为什么有与众不同的魅力,为什么很多人落水而终将不能上岸,同时作为一个粉丝,我们怎么做才能学习他,像他一样成为更好的自己。就如同写在封面上的那行字:


  爱钟汉良的意义,是在于找到自己并爱上自己;

  很钟汉良的核心,是像他一样成为最好的自己。


  作者伦敦的安,文科生的笔触却写出了理科生的严谨,而我将用理科生分析结构的方式,来感受这本书带给我们的美好。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先是频繁点头,原来如此!然后内心激动,怎么可以描述得如何贴切?最后是掩卷沉思,原来还不只是如此?!以下是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来对本书进行的一点读书提要,这是我读到每一本我认为的好书之后喜欢做的一种读书笔记,是为了让我自己更快把握书的精髓,方便重温。

  第一部分:树之根

  前三章《理想青年》、《打破舒适区》和《人物目标》作者用很理性的方法来分析钟汉良之所从20多年前的那个普通的香港少年,到今天成为星光熠熠的明星的基本原因。这一部分其实是成功的必然原因之解析。

  第一章《理想青年》中的
  运动选手体格——身体基础和努力拼搏;
  科学家的头脑——具有勇敢的探索精神,
  宗教家的热忱——具有百折不回的坚毅;
  艺术家的胸襟——对世界一直包含童真。

  如果把钟汉良当做一颗大树,那么这四种特质:努力、勇敢、坚毅和纯真是他生命中的深扎于大地的根,也是他成功的基本条件,让他在二十多年来在演艺圈影响力越来越重要。

  然后再是第二章《打破舒适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述,人的心理在三个区间——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之间的成长。走出内心理区进入外面会怎么样,会遇到什么困境,然后会有什么成果,假如走不出会如何?这本书最大的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一本纯粹为了花痴而花痴的书,而是一本在熟悉热爱偶像之时,从很多角度,让我们很清晰的看到他的成长之路,同时对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也产生启发的一本书。所以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不仅仅只是看到了钟汉良在各个时期的成长,努力和成就,同时也映射到了每个阅读者自身,贯穿全书的是,我们如何战胜自我设置的心理壁垒,也像我们的偶像一样变得更加优秀而美好?而我们爱上一个偶像的根本原因是,是因为他很美好而觉得世界美好并充满希望。如果因为他而给予的力量让我们自身变得更强大有力量,成为一个让自己喜欢并欣赏的自己,那么这世界就更美好了。

  这一章是细细密密的内容,钟汉良如何能成为二十年来,从香港走到台湾,然后再到大陆,虽然其中颇有曲折,但是最终他没有像很多同时期的人一样随着时光而销声匿迹,而是更加光亮璀璨的原因。这一部分是一个有成功条件的人可以成功,让他不断地挑战并超越自己已经有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心态。这就是钟汉良这颗大树主干中的维管束——它为这颗大树提供营养,最后能茁壮成长。

  自身有成功的天赋条件,然后又有了面对一切困难勇于直前的心态,那么只需要一些确定的目标,就一定可以达成理想,没有目标,一切先天条件都是浪费,一切过程也都是盲目的,这就是第三章《人物目标》所告诉我们的。钟汉良的成功史,的确是励志的正能量啊。本章中根据很多不同时期对钟汉良的访谈,也有影视人物目标的分析,让我们看到钟汉良的不同阶段的一些目标,主要是中短期目标,而他心里的确是藏着长期目标的,只是不说而已,因为他的理念是做好当下,每个明天都是今天所堆积而成。所有努力过程的复杂都是为了最后达到自己的那个目标,因为有了目标的指引,什么必须坚持,什么必须舍弃,是显而易见的。目标的实现,最后让钟汉良长成了一棵直立挺拔的大树。

 他是一颗大树,有深埋在地下的吸取营养的树根,有极好的养分运输通道,有强壮直立可以对付风雨的树干。以上三章是理性分析部分,钟汉良成为今天这样一个优秀而成功的人,不是偶然和运气,而是必然。

  第二部分:爱之缘

  这世界上成功的人很多,但是未必都是让我们心心念想的。我们会尊敬仰慕一个理智成功的人,但我们会爱上一个温暖而温柔的人。人即使无论何时多少会带理性的成分,但人的情感,总是感性的,所以最终打动我们的心的,必将会是爱和感觉,而不是道理和应该。这世间的道理我们都听说也会懂,但其实爱是不讲道理的,就这么猝不及防,被他温暖的笑容,优雅的小动作,坚定的力量而击中心扉。于是本书进入到第二部分,为什么是钟汉良而不是其他人打动了你我的心扉?

  第四章《简单力量》准确地说,是一个情感引导章节。将钟汉良和奥黛丽赫本放在一起,这两个美好的人之间有很多相似的特质,重点都在于简单而纯粹,最接近人之初心。也许世间所有的美好都是一样的,不分国界,不分性别。这一章中,美好而美妙人带来的感觉历历在目,让人内心十分温暖。

  接下来的三章《君子之风》、《审美理想》和《给爱安全感》我认为是充满感性色彩的第三部分。绝大部分粉丝的落水文和对自己内心产生的汹涌之激流基本都是因为此类原因。他像谦谦君子一样有仁有勇有爱,他的由内到外散发出来的美感让人目眩神迷,他给予的爱温暖安全贴心贴肺,他在任何影像活动、现场互动中表达出来的,让人感受的,都是最触动人内心情绪的美好而让人动心不已。我看此章节的时候数次热泪盈眶而激动不已,我们的偶像就是有这样的气度,这样的美好,这样的温暖,让人内心荡漾不已。这部分也是我们绝大部分人一直跟随在他身边,不管以哪种情感,类爱情的,或者类亲人的情感,被他彻底虏获,不离不弃的最本质的原因。。

  而他的那些细细密密的好的表现,也将成为粉丝们人生中学习到的重要范本,偶像就是这样,不仅仅只是让人感受,更重要的是让人自审,一起进度,才是更大的进步。

  特别是本部分中间有几个粉丝因为钟汉良而人生改变的生动的例子,那些粉丝就在我们的身边,名字和故事多和我们很熟,让这一切都变得那么亲切,这种感情很轻易被渲染到内心深处,也让钟汉良本人离我们也很近,因为他的力量真的就在这里。在每个人心里,在每个人身上,生根,并开花。
 
  因此这一部分,是钟汉良这颗大树上,那些迎风招展的枝干,那些茂盛的叶子,那些美丽的花朵,还有那些甜蜜的果实,所给我们呈现的欣欣向荣的万千气象。

  第三部分:谜之秘

  最后一部分。也就是第八章《时间艺术》。这是从音乐的角度,一个很多人并不过多关注的方面了解偶像心灵深处的密码。钟汉良最初是因为音乐而获得了小太阳的称号,虽然很多年一直在影视方面发展,但是他从未放弃自己的音乐理想。因为音乐,它远远胜过于语言和行为的表现力,它是情感情绪的最直接的表现。所以这是钟汉良不管多少年过去,从未忘记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主要原因之一吧。对于一个并不擅长言辞,也极少对外界表露自己心迹的人来说,他的内心世界真的很丰富,有时候丰富到简直就是一个谜。那么从音乐解读的角度入手,也许能发现他更多的小秘密。

  本书作者伦敦的安,对于这一部分进行分析并传达的确非常地与众不同。她对钟汉良所有时期的专辑都做了长久的感受,如同她在开篇中所说,一遍一遍地听他的音乐,来感觉钟汉良的音乐内心。曾经听她说,她在闭门写书的接近一年的时间里,在屋子静坐,在跑步的路上,在行车的路上,听的都是他的歌,她用他内心的声音来全方位的围绕自己从而接近他。
 
  这章节她借此表达对于时光所带给钟汉良的意义和变化,我相信凭借她专一而执着,她对于他音乐的感悟我相信已经深入她的骨髓,甚至我读到的时候觉得非常非常地惊讶,甚至有猛然被电击的感觉,那些部分,要多么敏锐的感知能力才能领会啊?甚至于,因为她的分析,我又重新听了钟汉良的一些歌曲和看了那些MV,果然,让我们慢慢地沉下心来,剥离他自身的魅力带给我们的主观的影响和引导,只是对于音乐本身进行纯粹的感悟,的确能感觉到另外一些可能的内容——他的世界真是博大精深,深不见底。这是他永不枯竭让人觉得新奇不断的神秘源泉吧?这是他看起来那么远又那么近的内心大海吧?就这样的丰富丰厚的一个人,不要说一本书,恐怕穷尽这一生,也无法完全领略他的所有的世界吧。
 
  那这一部分呢,我把它当做风吹动大树的时候发生的声音吧,这是大树矗立在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中对于纷繁的宇宙世界,主动表达的自己。他用大树的枝条来飞舞摇摆,协奏出欢乐亦或凝重的旋律,回应和记录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和印象。

  不仅仅是从书后附录的那些有关于钟汉良的视频影像等参考资料,还从古代和近代的一些书籍中获取理解钟汉良这本神奇之书的密码,从广度和深度对于钟汉良的特性气质和魅力等进行解读,所以从这本里所有的构建和细节来看,作者本身真是做了大量的材料的阅读,才能准确而有力地抓取那些特质和联系,不仅仅理性有十足的说服力,同时感情很充沛细腻,让人内心十分荡漾。

  从古到今的旁征博引,从理性到感性,从心理学到审美再到音乐等等,这本书绝对不仅仅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粉丝或者观察者写偶像明星的概念,它或者还是一本时光记录手册,一本心理学和美学入门书籍,一本人生励志书等等。除结构的工整以外,本书语言本身也很优美,那些用词的准确性和丰富的含义时常让我这个理科生非常的佩服,比如写到钟汉良的刚性美和柔性美时,写到“刚是大漠孤烟直,柔是闲梦江南梅熟日”,这样的文字铸造的画面感,让人觉得读起来本身就是很有想象力的开阔。当然这样的地方很多,因此读起来内心很愉悦,既遒劲有力,又丰润丰满。

  所以,懂得他,理解他,有人的走在开始,有的人,比如作者伦敦的安已经走得很远,无论如何,我们永远还只是在路上,这一生,路很长,而此爱,绵绵无绝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