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钟汉良《乐作人生》先导片:永不停歇,一路向前

(2015-12-04 08:51:44)
标签:

钟汉良

乐作人生

音乐

电影沙漏

分类: 为你钟情
 解读钟汉良《乐作人生》先导片:永不停歇,一路向前
文  / 曼佳

    遗憾无缘在上海小哇生日会的现场大屏幕上看到钟汉良的《乐作人生》先导片,但是从现场的反应来看,是极其震撼的,于是在小屏幕上看了几十遍有余,觉得内容实在太丰富,他究竟想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我很想用我的感受来解读一下。当然,一千个人心中有一个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只能代表我自己的想法而已。理科生的粗浅感悟,轻拍为善。

    语言、文字和画面是用来表达精神世界的基本方法,语言是最直接表达本意的,文字需要通过理解与联想的翻译才能意会,而无声的画面,其实是最复杂的,它蕴含了最丰富的内容,理解它,需要更多自己的阅历、沉淀和感悟。

    首先“乐作人生”这个专辑题目的意思很值得推敲,主题有画龙点睛之意,高度浓缩整个专辑的风格和作者的理念。乐是快乐的意思,作应该是一个动词,我理解为“不停不歇的折腾”,那么这完整的意思应该就是“快乐地折腾在这人世间”,和英文名“sing for life”直译的“为生命而歌唱”大致意思是匹配的。这个题目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在这人世间,应该勇敢尝试,体会快乐的人生。这与钟汉良一直以来的思想和行为是相符的。具体可以从先导片的内容来详细地诠释。

    从画面上来说,且暂时定义为一个摄影师一直在路上的故事吧。为什么会选择一个摄影师的身份作为故事的主角?首先摄影是小哇的一个最大的兴趣爱好,他的《浮光掠影》至今很多人想得而终未获得,里面有他对人生的很多观察以及思考,仔细品读能更细致地领会他的内心世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摄影师是一个一直在前行,一直在发现,一直在记录并一直在反馈的人。摄影作品展示的虽然是一个画面,里面不仅仅只是有光影的捕捉和处理等技术因素,其实更多的是作者本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人性的一种最直接的感受,可以用最快捷的快门来记录当时作者的观察发现感悟,而照片也是一种很好的固化时光流逝的记录文件。

 
    片头是四幅主要的画面:举着相机直面镜头的某人,从高空航拍的浩瀚的翻起浪花的大海,站在礁石上眺望、一间挂着冲洗出的胶片照片的暗红色光线的暗房。这几个镜头在后面有再次出现过,但在片头的开始,那个声音出来之前“这一路,遇见,未来的自己”我认为这四个镜头的画面只是片头预告。

    整个片子在镜头里反复出现的还有有剩下的四个暗房的闪回。但是这四个暗房的镜头是很有差别的,请仔细看。相同的地方都是一排挂在绳子上的刚被冲洗出来晾干的照片,然后有一个男子。

    第一次暗房:只能看到一个后脑勺;人员辨识度:0
    第二次暗房:能看到眼睛及小部分的侧脸下巴;人员辨识度:1/4
    第三次暗房:看到1/2的侧脸,能让我们明确看到的确是小哇开始出现在镜头中;
    第四次暗房:能看到3/4的脸部,是小哇,他看见作品嘴角扬起那迷人而快乐的微笑。

    这种镜头的处理,就像讲一个故事,有层次,有步骤,循序渐进,告诉我们一个值得期待的悠远的故事,不一直看到最后,你是没法看到预想的结尾的。起码从这一点来看,小哇真的是很懂得藏的,因为人性都是喜欢好奇而探究的,只有等待自己探险的过程中,你才会发现那最美的秘密,享受那极致的成果。而且小哇很细腻,很会运用镜头语言漫漫悠长地讲一个故事。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每个暗房镜头出现之前,都有一段故事的描述,而暗房镜头只是作为一个一个分镜头的总结而已,仿佛告诉我们,每一段故事,都有一个成果,表面的意思来看,那成果是那些照片。但是照片究竟代表的是什么呢?

    首先,这里出现的是老式的胶片机,而不是现在的数码相机。数码相机随手一拍几千张照片也是0成本,不高兴可以随便删除,胶片机的使用成本比数码相机贵很多,小哇这样的选择,不仅仅表达他传统,更是告诉我们他的选择:郑重而珍惜。每一次选择都不随意,每一次机会都用尽全力。喜欢摄影的人恐怕能告诉我们更多,在摄影师的眼里,一张好照片是可遇不可求的,机会+灵感,需要对象出现的最佳表现时机,更需要拍摄者对机会的把握。这里说的仿佛只是摄影作品本身而已,但是对于小哇来说,这可能代表我们人生中出现的那些机会,我们该怎么样更慎重地进行选择,并进行把握,最终获得有效的成果(用照片来作为代表)。这里的照片当然不仅仅只是代表照片,而是代表每段路的一些成果,就像小哇给我们留下的那许许多多的作品,有音乐作品,有摄影作品,有影视作品,当然还有未来的导演作品等等。生而在这人世间,有什么证明你真正来过,你为自己或者他人留下过什么?当时光流逝,即使忘却了那时的记忆,但那些作品,就是最好的明证。

    画面上的主要内容,是小哇驾驶一辆载满必需品的越野车奔驰在路上,去向远方。分别出现了四种路。

    首先是:泥泞满地的荒野土路;
    然后是:穿过滩涂的海堤路;
    后来是:长而直的快速柏油路;
    最后还有:覆盖树枝的幽暗密林小路。
 
    有时候在路上,突发状况很多,甚至突然会失去你的方向和定位(站在车顶上地图飞走而茫然就是一种意会),有时候孤身上路,静夜里体会独自的孤独,陪伴温暖你的只有野外的篝火,当然在这样那样的境况中,其实更多的时候是自由自在的,可以轻拨琴弦唱着内心的那一首歌,也可以躺在室外旅行车里感受这大自然和内心里的微妙节奏,或者是躺在车顶上,沐浴着秋日的温暖的阳光、享受轻风微拂过脸颊的滋味。。这些都是在路上的美妙的时刻。

 
    我们一生未到最后的终点之前,其实一直在路上,在路上是一个必然的长期的过程,艰难地越过泥泞路之后,发现可能还有更危险的水滩路,终于觉得自己驶上了平顺快速路,汽车却突然抛锚而让人心焦气躁,但是不应该停留在这个地方束手无策,必然还是继续前行。然后不得不丢下汽车(辅助力量)独自前行,使劲奔跑,越过长满枯草的荒原,穿过黑暗的危险密林,最后终于触摸到阳光,而眼前是一片浩瀚无边的大海。大海虽然辽阔,但是并不平静,翻腾的汹涌的浪花用尽力量一阵一阵地拍打着黑色的礁石。
 
   穿过幽暗的密林小路,让我想起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里描写的西班牙人发现美洲新大陆后,有一个勇敢的西班牙人带领队伍,又费劲千辛万苦,从大西洋的这边,终于闯过美洲的艰险的荒蛮丛林区,惊喜地发现了欧洲人一直想发现被认为满是宝藏的太平洋。小哇用手触摸阳光的那一刻,飞奔到礁石上迎风的那一刻,是否内心正是这样一种汹涌的激情和自豪:穿过艰难险阻,越过千山万水,我终于达到了更大的这个世界。
 
   这个片子的色调处理整个都是淡淡的,不是明亮轻快亦不是浓烈震撼的,但是并不显得沉闷暗淡。主角淡黄色的头发、服装的浅蓝色,暗房的暗红色,荒野的浅黄色,阳光的淡色、海水的墨绿色、天空的浅蓝色等等,反而更多地表达了一种自然的、成熟的意境。他站在礁石上远眺大海,这并不是一片平静的大海,甚至它不是碧蓝如洗的,而是暗色翻腾的。大海的意境很博大,不仅仅预示着更多更好的机会,其实也预示有更多现在可能未知的意外情况;大浪拍打礁石,这当然是一种激情,其实也可能是凶险的,看着潮起又潮落,来时汹涌去时快捷只留下一片看似干净而里面埋藏了很多贝壳甚至不明物件的沙滩。但是又如何?不管会遇到什么,都会勇敢去面对,依然兀自地在海边,拥抱着海风,呼吸这海浪带来的远方的气息,然后欣赏海上,落日时,那留下的炫美的华光。   
 
    另外,为什么是四次暗房来作为每一段的小结?回应之前的暗房,每一段在路上的风景,都被小哇捕捉到了他的相机中,都在暗房中进行最后的处理,是成果的检验和收获。我觉得这都不是随意放置的照片,一定有小哇以为的某种深意的代表。暗房中的从左到右的几张照片分别:向前延伸的的小路(过程)、海边的白色灯塔(方向),大浪拍打礁石(激情)等等。

    而在最后,暗房中的主角,从0露面,到1/4露面,到1/2,然后是3/4露面,最后画面是放下举在眼前那个相机,100%显露在镜头前,他就是我们那个一直在奔跑,一直在路上,一直都优秀,一直精彩着的小哇。而这个”摄影师“面对镜头,凝视、专注。我们相信,他已经锁定了下一个目标,已经启程。好生期待,不仅仅是他的新专辑《乐作人生》,还有他的新青春电影《沙漏》。一个是真实的,一个是我们说好的。。。行动吧!

       《乐作人生》音乐先导片据说是小哇自己导演的,新专辑5000张在6分钟内被一抢而空,网络当时直接就瘫痪了,虽然更多的人(包括我)空手而归,但更是让人充满了对他作品热切的期待。我想,他用这样的一个几分钟的小电影,不仅仅只是他的新音乐发布理念,更是他一生的理念和梦想:一路向前,永不停歇。
 
     二十多年来,那个勇敢小哇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尝试,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挑战,当然也一直在收获。他在自己的人生里不断的努力奋进欢腾,也一直在为生命的精彩而快乐地歌唱。这样的男子,当然,我们将依然一如既往地欣赏他敬佩他支持他跟随他学习他,亦热爱。
 

 

长微博及回帖地址:http://weibo.com/p/100160391629922598468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