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脑爱还是用心爱

(2011-11-30 16:19:29)
标签:

读书

电影

影评

红与黑

爱情

理性

感性

头脑

心灵

情感

分类: 读书观影

    说一说《红与黑》中的爱情,因为这种爱情太具有一定的标志性,相当典型,典型的不是相爱的2个人,而是这种模式。

 

    第一次爱情,于连和那个远郊小城的市长夫人。夫人比于连大10岁,第一次见到于连,俊美的容貌,清新的谈吐,让从没有经历过爱情的夫人内心荡漾起涟漪。她几乎是一眼就爱上了他吧,她那粗鄙的完全不懂得爱情和女人的那个丈夫怎么能够与之相比呢。其实一见钟情完全所短了爱情的反应过程,剩下来的只有时机。于连虽然开始处于对市长的憎恶想给他戴顶耻辱的帽子而假装爱上夫人而攫取了她的身体。男人或许真是从身体开始爱上女人,然后才转移到情感上的吧,这与女人爱上男人的过程完全不同,女人先是情感上爱上了男人,才甘愿付出自己的肉体来作为回报。没有享受过母亲之爱的小于连在夫人这里得到了女人所有的爱:温柔细腻缠绵悠长无私彻底等等。同时他对于她在爱情的大胆也很让他刮目相看。虽然于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忘记了夫人,但是一旦夫人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他还是会感到一阵心颤的。即使最后,在生死的最后的日子里,他也宁愿和夫人在一起,而不是那个他的准妻子。

 

    这是一次他用心来感受的爱情,在很多评论里说,这是心灵之爱。

 

    第二次爱情,于连在侯爵家里做事,因为高傲的举动和利落的方式引起了侯爵女儿的注意。这个被一群上流社会男人包围的贵小姐对于这个包围圈之外的男人感到极其有兴趣,这应验了人类犯贱的那句古话:我透过重重的包围圈,看到了圈外的你。于是贵小姐开始追求于连,并要求与他约会。虽然于连开始的时候以为是个圈套,但是他为了保全自己的气节不愿意被她看不起而铤而走险。开始的结果也是好的,2人都有征服了对方的兴奋和幸福,有了亲密的身体接触,都觉得那是爱情。然后很快上流社会的贵小姐又反反复复觉得这男人不是自己想要的,出生低贱也平凡,两人经历了若干的精神和情感方面的纠结和较量,甚至动用了一些战术性的技巧来验证对方的态度——比如于连追求将军夫人来获得女孩的注意,最后两人终于在若干次的情感纠葛中技术比较中确认对方就是自己所要所爱的那个人,想想都觉得那是爱情,也都觉得仿佛很幸福。

 

    这个第二次的爱情,在很多评论里被提到,这是头脑之爱。

 

    其实这2种爱情之所以非常典型,因为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都非常多见。那些列出对方的硬件条件:家庭财产、工作岗位、外貌特征、大概的性格特征而选择与之结合还是不结合,然后陷入像模像样的恋爱程序,最后走入婚姻的人,不都是头脑之爱吗?当选择放弃或者不放弃的时候,都仔细在比对这种条件如果放弃会带来什么样的损失将来能否得到更合适的条件,这种爱其实仔细研究起来是一种非常理性的情感,可以姑且认为爱,因为里面也会夹杂一些情感类的纠缠和反馈。那些为了博取面子的虚荣找了性情一般但是美艳女人的男子,那些为了享受物质的奢华找了根本算不得喜欢的物质条件宜人的男子的女人,他们绝对不承认他们没有爱情,他们依然会像模像样地有恋爱过程,甚至他们说服自己很爱对方。但是他们的这种爱情,都是头脑互相博弈之后的最后结果。这种理性的结果,等到原先的那些硬件条件不是成为必须的时候,那件爱情的衣服就会变得千疮百孔。见过不少为了房子而结婚的人,为了对方的地位而结婚的人,为了贪图一时的虚荣而结婚的人,甚至为了结婚而结婚的人,就像最后于连在监牢里,那个到处游走营救他的准妻子,他甚至说:最可恨的是监牢的门不能随便关上。(这样他那个第二次爱情的准妻子便不用很恼人的总是要看见)。而这个妻子,正是可以带他进入上流社会的那个引路人,甚至他的路已经很完整地铺好了。可是在生命的最后,他从他内心的需要映射出来自己真正的需求,他才领悟到:他要的根本不想是她。

 

   生活中某人一直不放弃某某人,我们不能说真的很爱才不能放弃,只是这某某的条件符合某人对于爱情的假设条件,放弃可惜,只是不必放弃而已。但是内心深处是否真的被震动,只有某人自己才知道。

 

    在爱情中,甜蜜的时候,小心儿蹦蹦地跳,幸福要从心里满溢出来,恨不得告诉全世界的人自己正在恋爱;受伤的时候,心却好像被割了一刀,血淋淋的,难以言说的痛苦;当爱情彻底失去以后,心仿佛被挖掉了一块,空洞洞的。小说里面,其实对于连的幸福或者痛苦描绘得并不深刻,因为对于男人来说,爱情永远只是他们的一件饰物,甚至连衣服都不是,他们忙的时候都去追求事业或者人类的大理想抱负去了,爱情啊喜怒哀乐是无聊时候玩的小把戏。但是对于夫人的爱与痛,有太多到位的细腻的描述。因为爱情是女人的最美的那件衣服,甚至一辈子都不想脱下来,宁愿穿着美死。感受过爱情的人,能在那些美妙的爱情愉悦中感到心颤的细腻,温柔的缠绵,也能在爱情的褪色甚至失去中仿佛一起在感同身受的被割伤被撕裂的痛苦。所以读一本书,感悟程度如何,完全是要与个人的实际感受能力挂钩的,就如同我,不相信没有经过爱情的爱与痛的人能写出非常细腻传神能入心的文字,那些内心的情感,其实不必用华丽的辞藻来堆砌,只是复原地陈述,就能完全让人感受到那一份份的从内心发散出来的真情实意,就能很真切地打动人,那是一种内心的巨大力量的反射。因此随着年龄增大、阅历增多、感悟增强,对于人世间很多是是非非的事情便会得出与原来很不一样的感受。这样的名著,在3、40多岁的时候读和20多岁的时候读,能得到的感觉就差别很大了。所以常读常新,虽然文字并没有改变,但是映射在我们内心的感受却大大地不一样了,所以好书值得再三地读。如果60岁的时候再度,也许感受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所歌颂的大部分爱情均是这种灵性之爱,涉及灵魂深处的某种让人颤抖的情愫。因为它来得突然,去得也很迅速,无法控制无法截留,彻底是稀罕并奢侈之物,因此才千秋万载被人呼唤被人歌颂个没完。那些曾经在我们心房里让我们颤抖过的那个人,即使再过很多年,TA的影子还是会出其不意地出现在脑海里,让人甜蜜的微笑一下,或者剧痛。

 

    上面说到理性的爱情未必完全可取,但是完全感性的心灵之爱就可取了吗?感性的爱情,自然感触会更汹涌,能在人的生命中留下非常不一样的难以磨灭的印迹,甚至这种关于爱的印迹,甜蜜的或者悲伤的,爱有多深,痛就有多彻,某些强烈的感触一直刻在心伤,甚至追随到生命消逝的那一刻,比如书中最后因为爱而自然死亡的夫人,当爱消失以后,她的肉体也失去了活下去的欲望,生命也就自然消逝了的,爱情是女人最具有精气的灵药。但是这样的爱,从夫人开始和于连这样的家庭教师不道德的爱情结合而带给家人和周围的人伤痛,受到道德的谴责和良心的折磨,因为爱情的脆弱和多边性,在被爱和仿佛不被爱的过程中也带给自己很多的痛苦和遗憾,最后也夫人因为太过嫉妒与于连与贵小姐的爱情从而采取了非主动的告密的报复手段,仿佛身不由己但是也是一个女人所无法控制理智以后的感性处理方式,导致最后结果是她和她最爱的人两败俱伤。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地讲究平衡关系,头脑的理性之爱太过于井井有条,甚至有条条框框可供参考,比如于连和贵小姐,一直从各类案例中比对和分析自己和对方的行为是否够得上爱情的表现形式,他们更多的是有那件为爱而疯狂和纠结的外相。理性的爱很多时候能带来一定的规范和秩序,帮助我们从爱情关系开始,建立合适的社会关系,这其中也包含婚姻关系。但是这种爱终究也很难抵挡得住对于心灵之约美好的向往和追求,那是像火山爆发一样不被控制的自然之物,没有前提条件假设,没法中间限制强度,也没法预测结束时间。假如没有心灵感性的美好情爱,那些理性的符合条件之爱又能真正带来多长久和多浓烈的喜悦和温暖呢,因此有了丰富物质享受便也开始追求心灵情爱,人若一辈子均理性则必然人生太过冰冷,而感性带来的愉悦则从内心散发出来,即使短暂,但是燃烧的一瞬间仿佛照亮了自己的全部生命。虽然随着激情的消失,让人极度地幸福和欣喜。不管先前再多么浓烈的爱最后多半变成灰尘,泯然于土壤中,但是毕竟经历感受过,那终究是不一样的,也可以微笑面对余下的理性的人生。


 

    所以,人一直是矛盾的,什么都想要。人生从来都是多变的,什么都可能提供。取决于,你最想要的是什么,也许你便会获得什么结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