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看了不少书,其中连在一起说三本老名著《红与黑》、《约翰克里斯多夫》、《大卫科波菲尔》。里面虽然涉及多种类型的爱情,尤其是第一本书,但是最让人有印象让我想说却难以说得很明白的是主人公的性格以及他们的命运。
于连,这个穷苦家庭出来的,地位低下,不被家庭理解甚至排斥的,读了一些书,在拉丁文学习上智力超常的,但是内心高傲充满革命理想的小青年,用他的俊秀容貌以及不卑不亢的气质,赢得了上层社会贵妇和贵小姐的爱情,并由此展开了他的人生辉煌之路。他的最大特点就是勇气,十足的勇气,面对一切挑战不认输的勇气,赢得了上流社会的某些尊敬和某些示好。这点倒是和《简爱》中的勇气的表达有些相似之处,幸运的是,于连只是贫穷,他有足够好的吸引人的容貌和优雅气度,以及那种革命年代非常需要的勇士气概,让某些女人深深着迷,甚至为他献出自己的所有,包括生命。因此可以说,长相好,同样也是男人的一块通行证,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代,不管是欧美的花花社会,还是中国的浮躁现实中。虽然他为他的冲动而最终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认为自己已经活够了,因此并不惋惜吧。他当然并不是为伤了爱他的女人而处于内疚执意寻死,而只是他觉得自己已经无法被这个上流社会真正所接纳,不如带着彻底对理想信念的破灭而赴死。
于连的死,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死亡。他带着勇气获得爱情和地位,但是也因为理想主义的冲动,最终失去了一切。
约翰,是一个音乐奇才,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展露了他的音乐天赋并获得小小荣誉,接下来发展前景仿佛不错。只是可惜,也是一个鲁莽和不懂得社交的人,不懂得感恩帮助他的人,以为是全凭借自己的个人能力而达到的成就。因此不少人开始拆他的台,导致他境遇很困难,但是他依然没有从中得到什么教训。甚至因为生性冲动,20来岁在家乡小酒馆聚会失手杀死一个警察,不得不逃离自己的家乡德国而在法国巴黎求生。开始的时候真是极其艰难,所幸的是得到了一个深爱他的女人极其弟弟的帮助,开始略有起色,却又在法国内部革命爆发前杀死一个军人而不得不再次逃离法国而流亡到瑞士。在经过漫长的匿藏和沉静之后,直到杀人事件风平浪静,他的音乐又才能重见天日,个人事业到达了一个新的辉煌。而在青壮年的时候,他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都在贫穷逃亡之中。
约翰,一个音乐奇才的起伏人生,虽然最终平安老死,也获得辉煌,但是他一生的境遇实在让人唏嘘不已。如果他懂得感恩,并收敛自己的冲动,结果也许是另外一个样子。他在极度贫困的时候在垃圾桶里拣东西吃的那个情节让我觉得很心痛,想想那时候他的可怜的伟大的母亲,操心他的命运直到她病死都还无法获得最后的安宁。
最后一个要说的是大卫,这个还未出生父亲便已经去世的可怜的遗腹子,在没有继父之前的8年还过着比较幸福的日子,但是有了可怕的继父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柔弱的母亲无法帮助他最后抑郁而死。他被从精神上到肉体上进行了折磨性的报复,当他在那个恐怖的寄宿学校被校长暴打和在鞋厂乌烟瘴气的环境中当童工的苦难画面都让人心痛心酸。但是这个孩子生性阳光而倔强,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一直保持着自己的人性美好的那一面,所以一路还能得到不少朋友的帮助,不仅仅是他的保姆和保姆的家人,一直爱他帮他,他也从爱赌博的那个朋友的得到小小温暖和提示,最后在面恶心善的姨婆的帮助下开展了他的新的人生,从此开始翻盘,一路好运。
大卫,是一个幸运的人,虽然童年时期也是历经苦难,但是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还是基本阳光灿烂的,他从周围获得小小的温暖并用自己小小的力量予以回报,最后获得灿烂人生。
其实人活在这世界上,首先必须是生存,然后才能谈到发展,而生存其实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容易,因为弱势群体很容易被强势群体剥夺掉生存的资格,比如于连,比如差点挂掉的童年的大卫,还有那因为自己冲动不配合而被排挤的可怜的青年约翰。而勉强生存下来以后,更好地生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发展,不仅仅能解决自己的生机问题,更多的是在精神世界上得到更丰富的感受和享受以及成就,那么必须得依靠这个社会环境给予的力量支撑。一艘与众不同的小船更多可能在大浪里被掀翻而不是高歌猛进。
而情商这个东西,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吗?或许部分性情是天生的,哪方面会有长度,哪方面却是短板,希望每个人都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与人和善交流的能力,发现阳光和美的能力,勇气、自信心以及意志力等等东西,应该也是后天可以培养改善的吧。我看这类小说的时候,我脑子里出现的全是该如何教育小孩,他最好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因为那代表孤独,代表叛逆,代表一定的格格不入。也许就泯然于众人之中,这样也好,即使不会辉煌腾达,但是总算是安全安稳地,不用担心以后的生存问题,不用为自己的错误而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无法弥补的代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