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其实一直不主动看悲剧片和恐怖片之类的电影,是为了有效避开一些消极的情绪。但是正如曾经有人说,悲剧是深刻的,撕开现实,血淋淋的。即使这个血淋淋只是抽象比喻上的,但是生活中总是避免不了这类东西,文学作品中悲剧性的深刻性的东西也至少占据了半壁江山,再看了太多浮华的轻飘的乏味的爱情喜剧之后,看一些深刻的电影,即使是悲剧性的,也可以让人沉思片刻,关于生活,关于人性,这个我们无法逃避的主题。
日本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就是讲一个叫松子的女人的一生,从小得不到父亲的宠爱,在她内心一直留下了阴影,长大以后成了教师在处理一个学生的偷盗案件的时候用了很匪夷所思的处理方式:帮助学生顶罪而想息事宁人。最后结果当然是被开除,从而脱离了正常轨道开始步入毁灭之路。连续遇到几个同居的男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最后都把全力付出的她给抛弃了,她一生都在问为什么,但是没人给她答案。直到她烧尽了自己内心的最后一丝热情,才那么卑贱地死去。她的亲人形容她的一生:没意义的一生。但是这个定义是谁能给出来的?
首先伤害她的男人应该是她的父亲,只是她这么认为而已,认为父亲把爱给了体弱多病的妹妹而完全忽视了她,她一直想讨好父亲成了一种习惯,成年以后甚至卑贱地讨好那些和她同居的男人,不管他们怎么侮辱她,毒打她,她只求不被他们抛弃,但是卑贱的爱的结果往往是被抛弃得最快。她想用完全放低自己的方式赢得感情和需要,却远远事与愿违。尤其最后一个她最爱的男人,也口口声声说爱她的男人,以一种非常决裂的方式离开她之后,她的人生信念完全被摧毁了,所以之后自暴自弃,一路颓废堕落到成为一个邋遢的遭人厌弃的垃圾婆而死去,而曾经,她也高雅迷人过。
这个可悲的女人,空有一腔爱的心愿,却没有找到正确的人,也没有用对爱的方式,被对方作践,也作践自己。也许她的例子并不极端,不论在哪个朝代,在哪个国度,都其实有不少这样的女人,在爱情中,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本我的身份,只作为依附的一个成分而存在,而结果,往往是这种极度的迷恋和深刻的爱让对方感到无法呼吸,在被困得窒息而死的时候决然而去。而女人只能悲怆地问天:我哪里做得不好,我哪里做错了吗?为什么抛弃我?其实没有自我,没有爱情,在爱情中的双方应该是平等的,独立的,需要相交的时候才相交,不相交的时候最好平行前进。当然这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还是很不容易的。不过并不是没有女人做到。即使长相身份平凡如金三顺的人,也还是会积极乐观地用自立自强的方式赢得被尊重,从而赢得爱情的。一个连自己都不好好爱的女人,岂能指望男人去爱她?
当然卑微如松子的人没有获得自己的爱情,并不是她的出生,也不是她的职业,而只是因为她的性格。她想要什么,却用错了方式。BTW,这个演松子的日本演员很像香港的叶童。
也有女人用对了方式的,用的是像男人一样的方式,比如《瑞典女王》。《瑞典女王》是好莱坞三十年代的瑞典籍的女性葛丽泰.嘉宝主演的,因为她的出演而使得平淡的一出戏有不少亮点,但是我依然不会像别的电影评论一样讨论演技,我感兴趣的东西永远更多的只是人性。她饰演了一个如男儿一般强的女王,有男人的精力和男人的眼光,却又有着女人的宽容并追求和平的心态,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政治角色。在一次微服私访中她邂逅了来访中的西班牙特使,对方并不知晓她的身份,两人因为大风雪而堕入爱河。之后因为政治压力和宫廷内部的政治阴谋使得她的西班牙情人的性命都难以得到保证,而瑞典女王又完全不想屈从大臣们的安排将自己的个人幸福用政治联姻的方式得到安排,她做出了绝大多数女人通常都会做出的决定:舍弃江山追求爱情。虽然让她的臣民都难以理解,我觉得只是男人们难以理解,换成我女人的角度是非常好理解,因为在绝大多数女人的心目中,都认为爱情情感比所谓的事业更是内心所向。虽然结尾是一个悲剧,西班牙情人还是被某个恼怒的大臣给干掉了,但是至少,他死前和所爱的女人在一起,而这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女人,也努力作为想实现自己爱情的女人,最后虽然没有永久地获得一个男人的身,但是永久地获得了一个男人的爱情,这谁说是一个彻底的悲剧呢?
如果有个女儿,还是偶尔把她当个男孩来养吧!教给她男人的性格,比如坚强和独立等等,比如如何像男人一样达到自己的目的,最重要的一课,也要教给她像男人一样去爱,不要有了爱情就把他当作生命的全部从而迷失自己,情感的世界太复杂,古往今来,上千年的男女永远都在这个简单的问题上纠缠不休,而其中绝大部分痛苦的都是女人,因为女人太当成全部,太当成一回事,太容易进入而太不容易走出。
我若有个女儿,我便对她说:像男人一样去爱,可收可放;像男人一样去争取,目的明确;像男人一样独立,保持自我;像男人一样感觉世界,爱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