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陈之争起于止于利益棒

(2010-09-30 13:56:08)
标签:

国美电器

黄光裕

陈晓

稀释股权

股权激励

利益

财经

分类: 曼发议论

    在国美的黄光裕和陈晓之争,近期掀起了狂风大浪,从之前的各种猜测到事后的各种分析,实在是热浪一波一波,让人应接不暇。里面涉及到的内容很多,除了从人性道义上做出的各类分析以外,还有给资本市场运作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案例,让情感分析学家和经济学家都有事可干。

 

    陈晓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被黄光裕引进了,当然陈的前身也是一个响当当的连锁电气(永乐电器,后被黄收购)的创始人和董事长,在黄锒铛入狱以后,国美遭受了最大的重创,在股市和经营市场上差点陷入覆灭的境地,陈晓这时候挑起总裁的重任,力挽狂澜,引进美国的贝恩投资,然后和管理人员一起努力,最后成功挽救了国美这个因为黄的入狱而濒临死亡的电器大国。

 

    各类人士分析的矛盾,无论是陈用各种方式稀释黄的占有股份的方式来妄图剥夺黄的第一股东以及他的独立发言权的身份?还是陈实际引进外资来逐渐进入国美从而可能对国美的资本所属的定性伤害了黄作为创始人的民族感情?还是跟随黄20来年的老臣开始跟随新的领导人亦步亦趋的行为伤害了黄作为国美皇帝的感情?导致黄对陈仿佛有不除不快的感觉?终于挑起了黄陈之争,而最后的结果,也许不是出于意料之外,黄在这场刀光剑影的斗争中输了,黄一手创办的国美电器,现在竟然开始逐渐没有了黄控制的痕迹了,陈的去黄光裕化的想法得到了实现。

 

    黄究竟为什么输了?查找黄发迹的轨迹,莫不对黄的领导能力和创造能力叹为观止。黄其实最后输在利益这两个字上,也许验证了古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首先黄在股市上的套现影响了公众股民的感情和利益,他从最初的78%的控股到后来的34%的控股,其中套现了几百亿元,而股票市场一落千丈,机构和中小股民损失惨重,其实相当于激起了民愤,所以在这次的股东大会投票的黄陈大战中,几乎所有的机构和散户代表都把票投向了陈。而其实就陈和他引进的贝恩投资占据股份不过10%多一点而已,理论上就股份比例来说并没有完胜的可能性;

 

    其次黄多年一直未进行,也许内心不想实现的高级管理层的股权激励方案,一直未得以实现,那些跟随黄多年的老将直到陈晓入主以后才能够得到这一激励方案的好处,并一跃成为千万富翁,受众之广,在同类民营企业中也是相当少见。如果说,那些管理层对黄有一些崇拜之意的话,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我相信他们更原意站在带给他们巨大利益的陈这边,因为按照企业发展的进程和利益,这是他们早就该得到的巨大好处。谁帮他们实现了,虽然他不是新主,他们就会帮谁,因为好处是不用作假的,也没人愿意推辞。因为古话又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自己拥有股本的企业出血出汗,人才会有更大的动力,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时候陈晓有效地将企业和管理层的命运捆绑在一起,而为自己争取到了更有利的一张票。

 

    当然黄搬出了很多情感牌,比如说自己是国美的首创人,国美没有黄绝对没有今天。这确实是一个事实,黄的创意和发展历程让许多许多的人赞叹并叹为观止,只不过随着企业的发展扩大,光凭借情感投资是很难维持这么大一个电器王国的存在的。同时黄还打起了很多舆论票,比如陈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而反向倒戈大老板,这在人的情感上是很难接受的事实,引发很多同类其他的掌权人对他进行一定的舆论支持,让彼此之间有惺惺相惜的心痛和不可理喻之感;同时还继续混淆一个不明概念,就是引进的贝恩 资本将改变国美的国籍属性从而引起民族份子的情感支持。其实有时候看他们打来打去的牌,那些挑战书,感觉已经不是大王国之间王者的对垒,更像街头市民的骂街游戏,你翻出我的底牌,斥责为阴险小人,你翻出我的底牌,说自私自利只为自己而损害大众利益等等,因此,只有那些和国美的利益无所谓的人,才会从旁观者的角度同情一下黄,批驳一下陈的反戈,说些关于礼仪道德之类的支持的话,更有愤青小二会说从此再不进国美的店,看陈的将来会何去何从?

 

    其实这不过是一场豪门恩怨和争斗大戏,起因是为利,最后的结果还是用利来进行抉择。至于彼此在这场战役中得到了多少,与我们非投资的大众真的没有太多关系,我们不过从纷纷纭纭所谓的资本的移出、资本的进入、资本的转移和资本的改变中,看到了人性指挥棒舞出的痕迹而已。无论是以前的黄,还是现在的陈,谁的利益棒舞动得更美,谁就觉得他最好,如此而已,因为他们还会不停地折腾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淡漠的谢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