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帖回顾)少年时代未必是一首诗——(1、做饭)

(2008-11-14 13:52:34)
标签:

休闲

分类: 轻松时分
    随便哪个农村出生的孩子,没自己做过饭的真是太少了。我大概也就是8、9岁的时候,在春耕、双抢(收春稻种夏秧)、秋收的时候,因为家里很忙,我干农活还不是很熟练,就一般承担家里做饭的任务,等妈妈、哥哥姐姐回来的时候有饭吃、衣服也洗好了,这就是做了大事情了。

    农村那时候没有现在的液化气、天然气等,烧的基本都是自己在山上割来的柴,田里收的棉杆、或者在田埂上砍来的杂草荆棘等等,也有极少数人家做一些蜂窝煤球,那都是在过年的时候才用的奢侈燃品。直接在土灶里烧柴的时候很麻烦的,柴枝牵牵扯扯的不好烧,于是一般人都事先把这些柴做成“把子”。

    把子是用一些干稻谷的草将一束柴包起来并且扭成的类似大麻花样的东西,先一个人用一个做成大鱼钩形状的竹竿或者木竿将草把钩住,不停地旋转,另外一个人就将旋转而变紧的草把将柴包住,扭啊扭的,最后长度差不多就将它扭成一个麻花样的东西,我们叫“把子”。

    烧“把子”比直接烧柴方便多了,做饭的效率也很高,不用在那里牵扯不清地撕扯柴,直接扔一个“把子”进炉膛就可以了。当地也有很多懒人也不做“把子”,不过一般人家在晴天而不忙的时候都会做一些“把子”捆成团储存起来,在雨季或者冬季的时候备用,那时候“把子”储存得多也算是这家人勤奋的一个标志。

    我那时候还很矮,都够不着灶台,一般是将一把椅子背靠着炉台,然后站到椅子上看锅里的状况。即使不搭椅子的时候会踮着脚来挥动那个大锅铲。一边还要不停的注意下面灶火的情况,不时地跑到灶台对面去看灶火的情况,时不时地扔一个“把子”进行续火。

    开始的时候,我不会做什么菜,一般都是煮土豆。将那些土豆上的泥巴洗干净,然后用破碗的碎片将土豆皮刮干净,碗碎片的口子是很锋利的,有时候也会不小心把自己的手指刮出血来。大一点的土豆刮皮后用刀切成片,我那时候的手艺,那些土豆自然是切得厚厚薄薄,并没有看相的。开始不知道要放多少水才能煮熟,总是放一大锅水,使劲煮,放一些盐,中间我要尝好几回,才知道土豆到底熟了没有,觉得很咸的时候就再加一瓢水继续煮。

    煮饭其实也是件我当时认为很难的事情,到底放多少水我要试验很久才弄明白,不象现在的电饭煲,水多了反正饭也不会很稀。因为也有把饭煮得生的时候,所以一般我都放很多水,到水开的时候将半熟的饭全部用“筲基”沥出来(筲基是一种蔑编织的会漏水的容器,一般用来洗菜盛剩饭或者放粽子之类),然后将半熟不熟的饭重新倒回锅里,再加一点水,然后烧一会儿就好了,我一般等到有锅巴香的时候停住不加柴了,有时候过火了会闻到一阵糊味。米汤用来泡剩饭吃,或者当汤喝都很好的。

   这或许是我很努力读书的一个基本原因,我很讨厌烧饭,也不想一辈子在农村,在杂乱的厨房里,一会看着锅里,一会跑去炉膛塞“把子”,给我将来的“男人”烧饭,没准烧得不好吃还会遭来婆婆或者男人的一阵斥责,那种日子我不怎么愿意成为现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