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生命
(2009-09-01 12:17:26)
标签:
it |
分类: 人在职场 |
不知道从什么时侯开始,我也开始在日志中插图,这应该是受了某位播友的影响,记忆中,有一个回复说,她喜欢在文字前放置不同的女人照片,形态各异,却好似曾相见,与字和,意境齐。其实,回顾自己的故事,翻看照片,已成为生命中宝贵的东西,如我们一样忙碌的娄蚁,还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
1985年以来,美国的消费支出保持3.4%的年增长率,无论有没有危机发生,这一增速都不可避免的放缓。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代的“婴儿潮”一代(如今正逐步退休)的消费高峰来临,而他们的消费盛宴正是靠堆积成山的债务支撑的。受经济衰退的影响,原本温和放缓的消费增速开始加剧,同时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储蓄的缩水的现状意味着,美国的消费增速可能再也回不到危机前的水平。
从此美国不再是全球消费的引擎,我们不再会以去美国定居为梦想,去一家外企谋个职为乐。那么,会有另外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来扮演这一角色吗?亚洲成为新的市场重心? 在中国、印度,收入略低于中产阶段水平的地区,总人口超过10亿,一旦这二个地区的经注是恢复增长,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消费经济体(仅次于欧盟和美国),之后是日本和印度,那时,五大经济体中亚洲居三。
2020年,我接近60岁,进入生活消费开始的高潮期,积累的财富开始快速消失,病痛与伤感随之而来,生命从高潮转入低潮的开始。有理由相信,中国房地产市场从远期来看,依然极具成长性,这对于广大从业者来说,是大喜迅。因为中国人的消费模式,意味着试婚年龄的中国人,不可能不尽力购买属于自己的房产,而因为中国人口的基数足够大,西北地区沙漠化和植被的消失,沿海地区少得可怜的土地资源变得越发“珍贵”。(这已经在澳大利亚得到证明)
昨天股市破半年线,上午和朋友谈起最近的经济形势
昨天凌晨看经济半小时,机构投资者变成的投机者,稳定因素成为不稳定要素
昨天澳洲的朋友找一个南非的男友,将结束5年的中国生活,离开这片土地
今天杭州依然凉快,背后帅哥咳嗽快1个月了
我八卦了一下,劝她女朋友多操操心,盯着这个工程师
生活在继续,日子在流走,将来永远没有结局
试着接受和努力准备,对身边的好一点,对自己更好一点
Enjoy the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