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费者研究:Baidu VS Google

(2007-06-26 23:30:35)
标签:

消费者研究

百度

google

bi

分类: 用户体验

Searchengineland完成了这项Eye Tracking Study ,完整的研究报告尚未公布,但已经以问答的方式透露了研究情况。 

 

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探求中国与北美在网络浏览模式上是否有显著的不同。50名中国学生参加了这项研究,年龄在18到25岁间。他们被分派一些任务,包括搜索关于数码相机的网络信息,搜索2008奥运会相关信息等,也包含自由搜索。

 

透过研究产生的热点图,可以看到中国实验者和北美实验者在搜索时存在很多差异。 

http://searchengineland.com/images/justbehave-june-15-1.jpgVS Google" />

同样是Google的使用。无论是北美实验者还是中国实验者,使用搜索引擎时,视线的焦点都首先会集中于页面的左上部。不同之处在于,北美实验者会沿着页面左侧进行纵向的浏览,当他们认为其搜索结果可能有用时,选择横向浏览该项结果的标题。而在搜集的中国样本中,除了左上部的焦点区域,视线会在搜索结果间跳跃,并未呈现其他规律性的热点。

http://searchengineland.com/images/justbehave-june-15-2.jpgVS Google" />

如上图显示,相同的搜索任务,实验者使用Google和百度时不同的浏览行为。Google的使用(平均30秒)中,大多数实验者并不浏览第四条以下的搜索结果;百度的使用(平均55秒)中,实验者的视线会延伸到页面最底端,点击行为也分布在各项搜索结果和页面底部建议的的”相关搜索”。

研究原著:http://searchengineland.com/070615-081218.php

 

从我个人而言,一直强调任何研究所具有的局限性,在看其他研究者的报告和研究结果时,由于选择样本控制,研究方法,参数选择,实验环境,解读方式等等绪多差异,都影响着研究的说服力。所以,参看时是需辩证的来了解其主要的“精髓”。

 

首先,国外的研究手段很有借鉴,眼热的研究我曾经在浙江大学看过,在国内很多UE的研究机构也有采购,并不算是很少见的研究设备,在实验设计有确独道之处,也考虑到的中英文在搜索结果上的排版、字间距、结果排序上的差异。

 

但有2点可能是外国研究员没有注意到的或是我没有从现在的资料中发现的

一是样本的控制方面,我相信国外的研究者在参加研究的样本控制上有一套完善的机制,但由于其对中文关键字和搜索用户的行为研究有限,在关键词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中英文这前的差异,如“IT”这样的词,在Google中国和百度这样的纯中文搜索引擎的表现上本身就存在差异,图1中英文引擎的表现更不可对比

 

二是事实上在底层算法上,Baidu与Google的风格就存在不同,例如百度的结果页面右侧有大量的广告,而google则很少,在用户查看结果时,虽然右侧的广告对大部分用户无意义,也不会点击,但其依然会引起用户眼光向右侧偏移的频率次数增加,但这并不表示用户是如此观测搜索结果的

 

所以还是那句话,研究报告只代表特定条件下的结果,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只能说是小小的参考论点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搜索聚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