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禽流感的防治

(2008-02-26 12:22:58)
标签:

健康资讯

健康

分类: 医学咨询
 
人感染禽流感后的临床症状
 

(1)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流感,主要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有些患者可见眼结膜炎。

(2)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热程1~7天,一般为2~3天。

(3)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4)半数患者有肺部实变体征。血白细胞计数(20~183)×109 /L,淋巴细胞大多降低,血小板正常。骨髓穿刺示细胞增生活跃,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出血性吞噬现象。部分患者 ALT升高,咽拭子细菌培养阴性。

(5)半数患者胸部X线摄像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伴胸腔积液

 

禽流感的主要传播途径

 
   1.世卫组织指出:粪便是禽流感传播的主要渠道。

  2.世界卫生组织(WHO)16日说,在越南已造成至少4人死亡的禽流感主要通过家禽粪便传播,而非煮熟的肉。

  3.据法新社报道,WHO说,病鸡粪便中的H5N1禽流感毒株会在空气中传播,并被风带走。把鸡放在一层叠一层的窄小鸡笼子中,很容易通过其粪便传播禽流感。养鸡者也有吸入病毒的危险。不过,WHO发言人法德勒·沙伊卜说,几乎不可能因食用煮熟的病鸡肉而患病。他援引WHO专家的话说:“病毒被煮死了。”他强调说,在拔毛前就把鸡煮了也能消灭病毒。

  4.WHO警告说,人不管接触什么样的病鸡都同样有危险。只有少量染病的家禽能幸存下来,而那些幸存的家禽至少在10天之内还会排泄含病毒的粪便。

  5.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份禽流感病毒调查报告说,目前在日本、韩国、越南三国发生的禽流感致病病毒均为H5N1型甲型流感病毒

    禽流感潜伏期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其长短与病毒的致病性、感染病毒的剂量、感染途径和被感染禽的品种有关。
 
人感染禽流感后的主要并发症
 
(1)原发性病毒性肺炎:多见于原有心肺疾病的患者,肺部病变以浆液性出血性支气管炎为主,临床表现为高热不退、气急、紫绀、咳嗽、咯血。X线发现双肺有散在絮状阴影,白细胞计数降低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痰与血培养均无致病菌生长。患者常常因心力衰竭或周围循环衰竭而死亡。

  (2)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病人病情逐渐加重,或在暂时的改善后临床症状进一步加重,咳嗽,咯脓痰,并且出现肺部实变体征,X线发现肺部有片状和斑片状阴影,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3)Reye综合征。

  (4)心肌炎:有报道流感病毒性肺炎可以并发心肌炎。

  (5)肌炎和其他:并发肌炎的患者表现为受累的肌肉明显触痛,肌肉肿胀无弹性,以下肢肌肉受累多见。实验室检查可以见到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和羟丁酸脱氢酶(HBD)水平增高。严重者可以发生横纹肌溶解,出现肌红蛋白尿,导致肾功能衰竭。

人感染禽流感后如何治疗?

    禽流感病人的治疗与普通流感病人的治疗相同。患者应尽早休息和住院治疗,多

水,高热时给予解热镇痛药物。儿童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发生Reye综合征。

  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方法如下:

  金刚烷胺和甲基金刚烷胺:可抑制甲型流感病毒株的复制。药敏试验表明A

(H5N1)对上述药物敏感,早期应用可减轻病情,改善预后,在发病2天内使用疗效更

好。金刚烷胺的剂量为成人100毫克,每天2次,共 5天;1~9岁儿童为每天每千克体

5毫克,分2次口服,每天总量不超过150毫克。老年人及肾功能受损者剂量酌减。

但应注意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前者包括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眩晕、

嗜睡等,重者可出现谵妄、抽搐、运动失调;后者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

痛等。有癫痫病史者忌用。

  三氮唑核苷: 又称利巴韦林病毒唑。具有广效抗DNA和RNA病毒的作用。气溶

胶吸入给药, 或01~02, 每天3次,口服,疗程一般3~5天。干扰素:早期

应用α干扰素有一定疗效。肌肉注射:106~109IU,每天1次,疗程根据病

程而定。滴鼻:5 000~10 000IU, 每天1次。滴眼:1010IU/L,每天3次。美国

的研究人员最近研制出一种名为RWJ27020的药物,临床试验证明每日用一次,连

续5天就能抑制病毒。

  另外,医生要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并发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