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报丨略谈基于核心素养的书法教学策略(文/林朝枝)

标签:
林朝枝书法书法教学 |
分类: 牛刀小试(随笔·文·联) |
略谈基于核心素养的书法教学策略
林朝枝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提出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六大素养。那么,基于这六大核心素养,我们该怎样开展书法教学呢?现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略谈如下:
1.书法课堂,不仅教“书”。
在书法课中,不能为教书法而仅仅教书法。
书法之于其它学科,相对乏味。作为教师,有必要挖掘与书法相关的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让学生了解书体的演变、不同书家的作品欣赏、猜猜甲骨文、猜谜语等。
书法可谓“名可名,非常名”,令人难以定义。从字面上理解,可将其定义为按书写方法来写字。更深层的书法定义,应当还蕴含着书写者的风格与情感。文字演变从甲骨文开始,一直到楷书,书体繁多,删繁就简,但炎黄子孙始终坚持着对书法美的追求。
书法美融入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这独特之处,可谓“冥冥然”,说不清道不明。对称协调、上紧下松、左窄右宽等结构规律就是这样。比如:“只、量、羊、木”等字,是不是将国人喜好对称的观念融入到字的结构中。(图1)“天”的第二横、"木"的横画、“音”的第二横的位置在字中的高度比例,是不是接近眼睛在人脸中的高度比例(比横向中心略高)?我曾做过实验,找了几人测量眼睛高度在人脸中(发际线至下巴)的比例,有些眼睛高度约占在人脸高度的0.6:1,也就是将人脸的高度当1,眼睛到发际线的距离约为0.4(比一半略小),眼睛到下巴的距离约为0.6(比一半略大,接近黄金分割率0.618 )。令我啧啧称奇的是,古人对书法结构美的感觉与黄金分割率竟如此巧合!(图2)再看看楷书的“门”、“囗”,比对下人脸,有没有发现这些字的外框与人脸的外框横竖比例出奇地相似。巧合不?莫非,书法家们将人脸的外框横竖比例迁移至门字框、国字框中去?(图3)大多数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是不是与国人右为大的传统莫名其妙地相关着……真是不胜枚举。
图1
图3
2.重视习惯,提出要求。
2018年8月,
3.图示演示,形象生动。
书法技法包含用笔方法、结构方法、章法等。如何将艰涩难懂的理论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需要老师将抽象的方法形象地演绎。如弯钩的写法、“氵”的写法(图4)、“相”与“枝”的结构不同点。有些时候也需要肢体动作的配合,如竖钩的写法,永字八法称之为“趯”,老师即让学生表演下跳远动作——先蹲下,再轻盈跳跃,即可悟出钩画的写法——出钩前用笔重,出钩时轻盈。如此,便可以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使学生更加有趣地进行书法的学习。
在笔画教学中,对于理解力较差的同学,还可运用“指书”——教师用手指在学生手心或手臂书写,让学生更快地感受笔画写法。个人实践证明,让学生通过触觉来感受,更易感受运笔要领,而且记忆深刻。
图4
4.语言生动,幽默风趣。
一个老师的魅力,有时还体现在语言生动、幽默风趣。一节课上,笔者讲到国字框的字的笔顺,做课件时巧妙地将内偏旁用灰太狼替代,编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灰太狼又欺负喜羊羊,可这次被羊群引进了房子里,被拴上了门。学生盯着PPT内的灰太狼(图5),津津有味地听着故事,很快就掌握了国字框的字的笔顺规则——先外后内再封口。
图5
5.书家故事,励志向上。
从古至今,有关书法的故事举不胜举,如“入木三分”、“铁门槛”、“墨池”等等。在课堂上,教师不时插入书法故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激发他们对书法的热爱。
书法的学习不是机械化的,需要学生的手脑并用,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在书法教学中,适当的提问可以使学生以学会思考,对书写要领理解更加深刻。
如学生掌握了木字旁的写法后,让生说说禾木旁、米字旁、示字旁的写法。如学了“相、租、枝、粮”,了解了这些字的结构组合规律(“相”“租”右上留空;“枝”“粮”左右两旁上面齐平)(图6),再让学生试着运用所学结构规律写“杆、粗、社、被”等字。只有学生掌握了偏旁的书写与结构的组合规律,再迁移到类似偏旁或结构的训练中,方可事半功倍。
图6
7. 制定目标,巧妙激励。
目标,是学习的动力。给学生制定目标时,应有“跳一跳摘桃子”的意识,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即学生在努力的条件下能够达成。不可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否则会吓坏学生,反而有害。
教学中,有些方法也很实用。如,让学生自己找找满意的字,让他们说说为何写得满意,引导他们只要端正态度、用心书写,字就可写得更好;批改作业时,善于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趁热打铁,让学生找到自信,以利更刻苦练字。
8. 展赛结合,收获成功。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让学生展示的机会。比如,开设书法长廊,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书环境;举行书法比赛,让获奖者享受收获的喜悦,激励未获奖者找出差距,更加努力。此外,为防止一些书写水平较差的同学自暴自弃,还可以进行对手赛(对手应当是水平相当的)。通过这些活动,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
9.巧做文创,学以致用。
以上是笔者书法教学中的几点经验。我们应当知道:作为书法教师,不仅应具备专业的书法知识与技能,还应深谙教育教学规律,运用有效甚至高效的教学方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想方设法地让学生爱上书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与文化修养。
【本文发表于《书法报·硬笔书法》2019年第14期(2019.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