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型小说】老胡(文/林朝枝)

(2015-07-12 09:26:09)
标签:

微型小说

林朝枝

文化

分类: 牛刀小试(随笔·文·联)

老 

文/林朝枝

  老胡姓胡,注定与二胡有不解之缘,是个十足的草根音乐爱好者。家里有洞箫、笛子、唢呐等多种民族乐器,最使他津津乐道的要数二胡。

  这把二胡是以前一位女音乐老师要要去外地时送给他的。老胡接过二胡,拉了一曲,音质极佳,应该价值不菲,退给了她。她说,“真不方便带走。我看你是二胡爱好者,拉得也好,如同找到了知音,收下吧。”老胡收下。

  有了二胡后,老胡爱不释手,上音乐课时拉,下班时在家里拉,可谓“百拉不厌”。
  他在学校兼任音乐课,班里的孩子都很喜欢他的课,因为有二胡的伴奏。每到音乐课,学生热情高涨。他的二胡曲舒缓,学生也跟着舒缓地唱着;他的二胡曲激越,学生也跟着激越地唱着;他的二胡曲低沉,学生也跟着低沉地唱着。偶尔来个颤音,学生也唱出了颤音的味道。在他的教学下,学生的歌唱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参加教育局的文艺演出,他筛选了一批学生,经常利用午休时间训练,不畏辛苦,不计酬劳。经过一阶段音准、节奏、感情、动作等多方位的指导后,学生在那次演出中博得阵阵掌声。
  学校的音乐课,显然满足不了他的瘾。一到下班,他就把二胡带回家晚上解解馋。烧水、泡茶、品茗后,庄严地准备好二胡,开始自我陶醉。
  他请朋友下载数首他熟悉的二胡曲——欢快的、伤感的、舒缓的、高昂的……风格多样。他习惯一边播着曲,一边对着谱,跟着拉——他认为自己不专业,音调不准、节奏会偏差。
  拉了几天后,邻居有意见了。那天,他拉起了《流浪歌》,一遍又一遍。过了会儿,一邻居过来,大声吼道,“这么晚,拉什么二胡!”老胡奈地收起二胡,满脸不解。事后,那邻居过来道歉,说那晚被炒鱿鱼,心情不好,请谅解。又有一次,他一遍又一遍得练着《赛马》,急促的节奏、哒哒哒的马蹄声等,使他琢磨了许久,还是拉不好。这时,好几个邻居围过来,七嘴八舌,让他以后不要晚上拉,影响他们的睡眠。
  看来,不能再在家里拉二胡了,老胡郁郁寡欢。他强忍了好几天,还是忍不住,手痒痒的,就像好几天没吃饭,如饥似渴。诶,有啦,何不到公园啦。灵光一闪,说走就走。
  于是,老胡背着二胡,往公园走去。清风徐徐,花草芬芳,星空璀璨,老胡如释重负,尽情享受着这美景。公园里很热闹,有的跳广场舞,有的做运动,有的侃大山,有的卿卿我我。他选了一处相对僻静的地方,小心翼翼地准备好二胡,如同进行着一场庄严的仪式。先来一曲《良宵》。他微闭眼睛,拉出了他的释怀,拉出了他的欢愉。一曲拉毕,余音袅袅。他继续拉了别的曲目。美妙的二胡曲,吸引了前来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不知是谁,以为他是卖艺乞讨的,率先给他施舍了一元钱后,别的人也陆续跟着施舍。可他浑然不知,尽情享受着二胡曲的美味。
  不知拉了多久,夜很深了,围观的人纷纷散去,公园里的人也越来越少。定睛一看,公园里的人散尽了,看看时间,晚上十一点多了,看看地板,还有一小堆钱币,五角的,一块的,五块的,十块的,足有上百元。老胡笑着,整理了钱币,心满意足地回家。不过,据说后来他将这些钱捐给了灾区。
  以后,老胡还是经常到公园拉二胡。不过,地板上放着一张纸,写着“我不是卖艺乞讨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