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讨论:硬笔书法班一班几人为宜?

(2010-08-03 22:53:40)
标签:

林朝枝

硬笔书法班

人数

书法

厦门

文化

硬笔书法

分类: 教育教学

发起人:锦江弄潮儿

讨论:

硬笔书法班一班几人为宜?

 

kuzhu:

我觉得8-10人为宜,多了效果不好,辅导不过来,毕竟不是讲座。

 

张上权:

我才采用集中辅导与小班辅导差合辅导模式

 

墨文00:

看情况,20人以内,要求高的10人以内。关键是看教学方法。

 

举水何东:

这个话题很好!
硬笔书法班以怎样的建制为宜,值得深思!
人数合适,教学效果明显,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人数过少,弊在教学的成本就会提高;人数过多,弊在教学的效果会受到影响。
多少人适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综艺教育:

人少成效高
经济效益不好
人多照顾不过来,忙
但是经济效益不错
看你办班的目的了
。。。。。。。。。。。。。。。。。

 

灰灰:

不过未必人少见效出成绩就快就好,因为没有一定的学生基数,很难培养出拔尖人才,书法未必每个学生都能学出较高水平来,往往徒劳的累老师。

 

乱弹琴:

我每个班5人,这样可以把每个学生照顾过来


举水何东:

当今导师带博士研究生都不止这么多http://bbs.yingbishufa.com/images/smilies/default/lol.gif

 

举水何东:

有了一定的人数,可以形成很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一起比、学、赶、帮、超。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墨文00:

1。办班要看目的,普及性的,可以大班化,但不能超过30个人。有些大班,收费便宜,我在一个培训中心一个班上过45个人,效果也还可以,但上课累,小朋友纪律就得化时间。效果当然和精品小班没法比。
2。小班化的效果好,收费也可以高点的,但不能超过20人,最好在10-15人。
3。精品班的当然效果最好,可以手把手教,人数5人合适,最好是有一定基础的,培养书法人才的高级培训为目的。
4。建议最好不要办混合班,也就是水平基础相差较大的,教材也不同的,这样效果最差。
5。我以为老师的书写水平也要看办班目的,大班化的要老师控班能力强的,首先要控制好纪律,要有方法,一个班40--50人,说实话,单管纪律已经是一件难事了,所以老师的水平可以次之。小班和精品班老师必须水平要相当好,很多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示范,如果示范都很差,那学生的提升空间就有限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真是如此,各种教材很多,但学生很多看不太懂的,特别是毛笔书法,里面动作和用笔很复杂,那对老师要求更加高了。

 

采雨子:

以我的经验,我是逐个辅导的,觉得8人左右比较合适,我可以应付得来,如果多了,很难出效果也很累,加上我的学生水平高低混到一起,有学前的,有读初中的。

 

kuzhu:

我去年暑假收了个在南京气象学院读大二的女学生,跟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一起写字。我问她会不会心里有想法,她说没事,学东西嘛。http://bbs.yingbishufa.com/images/smilies/default/titter.gif
现在我反而觉得幼儿园的小朋友比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学生好教,因为他们没有习气,包括握笔姿势和笔顺、笔画书写方法等都能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做。而高年级的学生则不行,改起来相当难。

采雨子:

我觉得这个难不难教,还得看学生他本身的领悟能力还有他愿不愿意学。有的他根本就不愿意学,是家长逼着来的,不管年级高低,他来了总是乱写就是不按你教的写,你都拿他没办法。有的本身领悟能力高些,一个字练几次就能写好了。

 

采雨子:

我觉得这个难不难教,还得看学生他本身的领悟能力还有他愿不愿意学。有的他根本就不愿意学,是家长逼着来的,不管年级高低,他来了总是乱写就是不按你教的写,你都拿他没办法。有的本身领悟能力高些,一个字练几次就能写好了。

 

锦江弄潮儿:

不过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一个蛮重要的因素。

 

采雨子:

这个当然是最重要的了
我用比赛的形式来激励他们,每天来了,第一件事就是检查作业,然后就是比赛,写的就是前一次学习的内容,写得越好,奖励的笑脸越多,并把比赛的内容都贴上墙上,以此来鼓励他们。这样他们也会看到其他同学的奖励,谁的笑脸多,谁的少。能促动他们把字写好来!
各位老师,也来说说你们用什么招来激励学生吧?

 

相关链接:

讨论硬笔书法班一班几人为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