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记20200318
(2020-03-19 17:38:25)分类: 大学之道 |
今天上课的时候,读错了一位学生的名字,而且是在《大学语文》课上,实在尴尬。一个是“沓”,一个是“杳”,眼一滑,还真容易看错。来,大家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
顺着有关LueSa的新闻,给学生推荐了我以往在《大学语文》课上讲的三个名篇,一是爱因斯坦的《我的世界观》,二是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三就是LueSa的《文学与人生》。这三篇雄文都值得细读、精读、反复地读。无论是对文学还是对人生都不无裨益。
前几天,教育部公布了高校开学之后的规定,其中一条就是在公共场合需要戴口罩。我脑补了一下和学生见面时戴着口罩、只能眉目传情的画面,莫名觉得有一种悲凉的喜感。最近开始要开始囤口罩了,原本学校承诺给教职工发放一些防疫物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而没了下文。前几天跟一个已经毕业的学生购买了80个口罩,估计应该可以撑一段时间。
继续批阅作业,又发现几篇好的文章。都写得很真诚,说自己的话,这很不容易。刚刚读到一篇题为《一位高中生给“FF阿姨”的信》的文章,觉得像吞了一只难以下咽的苍蝇一样,如鲠在喉,恶心。这篇文章光看题目就很奇怪:为什么要给“FF阿姨”四个字加双引号?我相信,接下来肯定会出现一大批反驳批判文章——不是傻子应该都看得出这肯定不会出自一位高中生之手。这些借一个虚构的孩子之手暗施冷箭的人,实在阴险、愚昧得令人作呕。鲁迅当年的呐喊依旧值得警醒:救救孩子。
假设这真是一位高中生高中生所写,那就悲哀了,一会儿是“政治老师”说,一会儿是“语文老师”说,一会儿是“百度”说,一会儿是“网上有人说”,一会儿又是“妈妈”说,唯独没有“自己”说。先不看内容,就这样没有自己声音的文章,只能给不及格的分数。
疫情,真的是一面照妖镜啊。
值得欣慰的是,通过此次疫情,通过这次作业,我也看到了很多学生的正常的价值观和正常的思考能力。
这个社会终究会好的吧。
2020年3月19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