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写在眺眺三个满月之际
(2014-08-18 20:03:44)
标签:
育儿 |
分类: 若有所思 |
——写在眺眺三个满月之际
搬家那天,是8月12日。
从去年11月16日开始装修,停停歇歇,拖拖拉拉地奔波忙碌了大半年,原本的兴奋与好奇似乎快要被消磨殆尽了。
但无论如何,那终究是我们的家,新的。
所以,心情,或多或少有点按耐不住。
并没有刻意去挑日子。原本定的是13日,但是怕新家收拾整理过于匆忙,所以就提早了一天。
实际上,这两个日子一直令我们纠结:究竟哪一天才算眺眺满三个月?这就好像当初我和华太太无法确定22号和23号究竟哪一个才算真正的表白相爱纪念日一样。
索性,两个,都作为纪念日吧。
搬家,意味着离开,也意味着新的抵达。憧憬令人甜蜜,而回忆总是令人忧伤。时光,尤其是往日时光,总是令人生疼。
搬家前一天,我说我得拍几张照片,以纪念我们住了一年多的这个特殊的地方。尽管之前是多么后悔当初匆匆地决定租下这个房子:六楼顶层,装修简陋,以至于我们都懒得去收拾,打扫,整理。但是,当如今真的要离开的时候,却无端地生出一些不舍来。从2013年6月1日到2014年8月11日,437个日日夜夜,再平淡的日子,也都会留下些许的痕迹。更何况,我们正是在这里,有了眺眺——我们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一旦想起我这些,我便看到华太太眼里降落未落的泪水和轻叹的唏嘘。
8月12日,忙前忙后,疲惫不堪,倒是少些离别愁绪。
8月13日,我一个人回到那里,做些最后的卫生扫尾工作。当我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房间,当我俯仰张顾,当我把房间一个一个打扫干净,我感觉我的眼泪都要落出来了。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等我整个房子打扫干净,就像当初我们搬进来时那样,我又给每个房间,甚至角角落落都拍了照。从房间,到门口,到楼道,到楼幢大门。
我想,这样,应该算是和一个地方永别了。
我们将有新的家,新的生活,新的回忆——属于我、华太太和眺眺三个人的全新的一切。
关于眺眺,从出生到现在,我并没有付诸于多少的文字——倒是照片是拍得足够地多,原本窥视已久的佳能70D终于在眺眺降临前果断购入。从一开始的恍惚,到后来的忙碌,以及无中生有、时断时续的忧虑,当然还有日积月累、日渐深入的惰性,都使得我无暇顾及于文字的记录。好在华太太经常在写日子,这样或许相互弥补吧。
老一辈相信算命占卜,父亲母亲以及老丈人和丈母娘都是如此。当他们各自把眺眺的生辰八字摊给算命先生的时候,两个算命先生不约而同地惊呼——这个孩子的生辰白字好得不得了啊。
聊胜于无,这样的吉祥谶言,我们当然是乐于接受的。
至于命运的好坏,都是眺眺自己决定的。
预产期快到的时候,我们就很紧张地想提前去住院。但医生在看过华太太的情况之后,建议我们等身体有了反应再住院不迟。原本五月六日的预产期,到了五月九日,我们是无论如何都想住院去了。在医院里又住了好几天,隔壁产房的都已经先后生产了,而我们眺眺却依然丝毫没有想出来的意思。医生仍然建议我们继续观察。而且,据说在肚子里多呆几天的孩子出生以后会健朗老练一些。所以,我们虽然着急,却也只能等待。到了五月十三日,超过预产期足足一个星期了,出于安全,医生建议我们催产了。
催产那天,华太太异常痛苦——经历生产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分娩的痛苦,而这种痛苦又不是我能够体验到的。但是据事后华太太回忆,实际上她也并没有像其他产妇那样惨不忍睹地痛苦。由于丈母娘当年的良好榜样,所以,尽管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害怕,但我们依然对分娩抱有乐观心态。这或许也是减轻华太太生理痛苦的一剂心理安慰吧。
总之,一切,还算顺利。
下午十三点十七分,华太太破了羊水,正式进入产房,待产。
我之前就打听过,家人可以进去陪产。可是,那天下午,当华太太被推进产房时我想进去陪产,护士小姐却告诉我不能进去陪产,否则她们要被罚款的。我一听那话,倒也竟然傻乎乎地顺从了。过了一会儿我才回过神了,护士小姐刚才那样说不就是在委婉地告诉我陪产需要交钱吗?所以,当我再次敲开门,说是要进去陪产时,护士小姐还是面带狡黠地微笑道:进去陪产很贵的……
呵呵,我至今都记得这一个有趣的细节。
但其实所谓的陪产也就是陪伴宫缩那一个阶段,待到华太太正式生产,产科医生要接生时,我仍旧被请出了产房,只能隔着一道门焦急地听里面的情况。
好在一切都很顺利,当下午两点零七分的时候,我在产房外同时听到了华太太的笑声和眺眺的哭声。这也令我一下子抛却了担心和焦虑,剩下的就是迫切想早点看到眺眺和华太太的心情了。
又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不时听到华太太和医生及护士在里面聊天,还有说有笑,一幅轻松的样子,而我只能在外焦急地等待——因为我听到眺眺哭了几声之后,就不哭了。但从里面的聊天气氛来判断,应该母女平安。
相见是迟早的事儿。
我突然想起“世上的一切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这句电影台词来。
眺眺选择这样的一个时间来到这个世上,我相信,一切,都是她自己的造化。
眺眺的到来,完全是个意外,而这个“意外”,似乎又在冥冥的意料之中。为此我还专门开始为眺眺写诗,诗集名称就叫《意外集》。
去年七月底的一天,华太太告诉我说例假已经过了周期了还没来,当时倒也并没有当回事儿。可是又过了几天还是没来,我们就开始着急了,于是买了验孕棒回来自己测。
我记得那天是接近晌午时分,华太太从卫生间里出来,紧张兮兮地告诉我:显示的是两条红线。我紧张地一下子窜到卫生间,一看,果然是两条。我又拿出去给华太太看,这下轮到她傻眼了。原来一开始她是想吓唬吓唬我的,当时并没有显示两条红线。谁知过了一会儿,这个“吓唬”居然应验了。
当时,我们两个既紧张又激动,都不约而同地湿了眼眶:我们竟然有宝宝了。
可是接下来,便是轮到发愁了。
我们根本就没有做好任何的心理和生理准备迎接一个新的生命,现实条件似乎也不是很允许。
最主要的害怕,我们还是出于这样一个意外降临的孩子会不会健康的考虑。那段时间我每天都会喝点小酒,华太太还在那个时间点上下吃过一些药,这根本就不符合现在健康备孕的条件。
为此,我们两个进行了长达将近一个月的争执。先是华太太坚持相信宝宝是健康的,而我则恰恰很担心。后来是华太太前后左右权衡之后打算放弃了,而我又偏偏开始不舍起来。
实际上,至始至终,我们两个都是不舍的。
我为什么说“这个‘意外’,似乎又在冥冥的意料之中“,那是因为,事后,我们回想起来,之前的种种迹象似乎都在暗示我们眺眺的即将到来。
先是去年七月中旬我带学生去贵州山区支教,华太太作为支教成员随行。同去的学生们好几次八卦我们,问我们什么时候打算要个宝宝。而华太太也流露出这样的念头,并且开玩笑说她喜欢女孩子。离开贵州之前,华太太还给当时尚未降临的眺眺买了贵州手工做的婴儿鞋,以及银手镯——当然,当时的想法是:迟早总归是要准备的。
而在此之前,我们几个去普陀山的时候,我母亲和我都不约而同的在南海观音面前祈祷能够早生贵子。当时那样的祈祷仅仅是我们结婚之后的一种“例行公事”的祈愿,而我们谁都没有想到这个“愿望”会实现得如此之快。而更为神奇的是,在那之后,我母亲说她有一次梦见我抱给她一个小孩,说是我们的孩子。华太太说她连续梦到过两次她怀孕有宝宝了。而我,也是梦见一次。
所以,后来为什么那么不舍,是我相信这似乎冥冥之中都是天意。而古话说,天意不可违。
而直接促成眺眺生命延续的,则是舟山医院的一个女医生。那时,尽管百般不舍,但是考虑现实种种原因,我们还是决定放弃这个新的生命。到了医院,那个女医生大概看出了我的不舍,就劝华太太和我再考虑考虑。后来又在老丈人的理解和支持下,眺眺的生命终于成全了下来。
而巧合的,在华太太住院生产的时候,产科医生居然又是那位女医生。我好几次都对华太太说,我们一定要去感谢感谢她,若不是她的好心劝慰,可能我们现在也不会有眺眺。
生命是偶然的,正是这种偶然,使得生命如此美好。我记得华太太曾经说过,我们不要想其他人那样可以去准备要一个宝宝,或许意外更能带给我们惊喜。
好了,现在,华太太的心愿达成了。
眺眺的降临,或是她后来的延迟降生,都是她自己的选择。而雨我们,这些都是她所带给我们的意外的惊喜。
接下里,便是坐月子了。华太太在医院又住了五天,就回家坐月子了。出院那天,下起了雨。算命先生说,眺眺命中缺水。这或许冥冥之中都有关联或者暗示吧。
我给眺眺取名华涵易,其中的“涵”,就是为了给她补水。而其中的“易”字,则是我千挑万选、千思百虑之后决定的。后来当人家说:“哦,是容易的易”时,我总是会情不自禁地纠正:“是周易的易”。之所以用这个“易”字,是我认为周易文化可以称为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而“易”本身其实也是和水有关的字,有简单、纯洁之意,也有演变、发展之意。我是希望眺眺能够简简单单做人,纯洁善良,快乐幸福,也希望她能天天进步,越来越好,朝着美好的未来不断前进。
至于为什么叫眺眺,是因为又一次去产检,第一次听到眺眺的心跳,我激动了流了泪。所以,回来以后,我们就给她取小名叫跳跳。后来知道是个女孩子之后,就改了叫眺眺,既有活泼健康,又有期待憧憬之意。
我必须老实承认,月子里的一个月,我并没有很好的尽到一位丈夫和父亲的职责。以至于现在想起来,我还是感到阵阵悔意。可是,过去的时光不可挽回。我应该更加努力地尝试去做一位合格的丈夫和父亲。一个月下来,眺眺才重了一斤二两,这使我们非常担心。不过,现在都三个月了,眺眺也才重了四斤多,平均每个月也就一斤多一点儿。不过,体检都是一切正常。所以,我们只能宽慰自己,这么长时间,眺眺喝下去的奶都是用来长个子了,而不是长肉。三个月标准身高是60厘米,而我们已经出奇地长到65公分了。不过,看着眺眺每天吃饱睡好开心爱笑的样子,我们也就都放心了——这以后一定是个长腿美女。
总得说来,一个半月之后,眺眺就已经很“照顾”、“体谅”我们了。乖乖喝奶,乖乖睡觉,只要吃饱睡足,醒着的时候也不要我们抱,就自己躺在床上玩,或者叫我们陪她说说话,一起玩。晚上八点钟准时喝奶听故事,然后睡觉,半夜醒来一次,喂一次奶,继续睡,睡到早上五点多,不哭不闹,很像一个懂事的大孩子了。
不过,两个月之后,眺眺似乎就开始有情绪,有情感了。有一次华太太闺蜜从北京来看我们和眺眺,华太太陪她去了一趟普陀山,整整一天。那天早上我还向华太太夸下海口,奶和奶粉都有,我一定可以把她搞定的。可谁知一整天,眺眺都显得有点不安。知道华太太回来之后,她才慢慢恢复了往日的乖巧。看来,小孩子其实也是什么都懂得,只是不会开口表达罢了。
而每次如果她要喝奶了,而我们稍稍有点怠慢,她则会先哭闹一会儿,然后再肯开始喝奶。似乎是先要质问我们:为什么这么晚才给我喝奶?等我们说尽好话,哄她开心了,她才肯罢休。
对于眺眺的将来,我们的打算是,从小给她养成良好的习惯,就像她现在的生活作息方式一样,其余的,则顺其自然。我们给她买书,给她念书,给她讲故事,给她听儿歌,陪她说话,把书放在新家每一个触手可得的角落,无非就是想给她营造一个好的环境,潜移默化地养成好的习惯。就像我跟我的学生所说的,所谓良好的道德,正确的法律意识,其实无非就是个人的习惯而已。习惯造就性格,所以,我们希望眺眺能够有一个好的性格。文学理论说,一切悲剧都是性格悲剧。而好的人生,无非也取决于一个人良好的性格。
比如,现在的眺眺,性格还是不错的。
很多人都说眺眺长得越来越像我了,我倒是希望,她的性格能随我,那是最好不过了。
今天上午,走在路上,我一想到眺眺,想到她的笑,我便忍不住情不自禁地也要笑,甚至笑出声来。尽管暂时离开她两天,可我是仿佛能够感知到此时此刻她的模样动作,她的神态表情。
我想,她是每天都开心的。
我希望华太太也是一样。
为了拆空调,今天又去了一次原先租的住房。这一次爬六楼,似乎一点儿都不觉得累——心境不同了。拆掉空调,房间里更加彻底地空荡荡了。可是,我却久久不愿离开。从这个房间走到那个房间,从前走到后,从这儿走到哪儿。似乎总想再找出一点儿什么东西来——那承载了我们的回忆的东西。
可惜,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不该再留恋什么了。
人生当中充满了别离,但我们都会有新的开始,我们总归是要朝前走,总归是要放弃什么,才能得到什么。
这一次,是真的和这个地方说再见了吧。
不,应该,不是再见!
2014.08.18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