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路随笔(十三):期末愉快

(2012-06-08 13:44:40)
标签:

教育

分类: 若有所思

现在的学生真有意思。

中午的时候,我请一位女同学帮忙转告她们班学习委员下午四点钟到我办公室,有事要交待。电话结尾,这位女生弱弱地问了一句:“老师,那是四点钟到呢,还是四点钟去?”我不禁愣了一下,明白了,答复道:“还是四点钟到吧,因为我不能确定她要在路上走多久!”

今天凌晨的时候,我在心里默念到几句诗,令自己很满意。但我不知道是在梦里,还是半梦半醒之间的朦胧中,我想挣扎着起来记录,可是,终究还是没有起来。待到醒来,只记得一个色彩的形容词和一个动词,其余的便全然不记得了。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该懊悔,因为我也不知道是否是在梦里。但我能肯定的是,那些诗句肯定都是美好的:六行,首段四行,第二段两行。这一点,我记得清楚。

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儿。

但愿,生活也能如此有趣。

昨天下午,结束了这个学期的最后两节课。感觉一身轻松的同时,也暗暗生出一丝忧虑。从半个学期的接触来看,其实我是有诸多的不满的。对学生的不满和对自己的不满。满满一个课堂,一半是工科学生,一半是理科学生。大部分学生不爱说话,更别提发言了,课堂主动发言的概率基本为零。大部分学生对常识、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对文学艺术美的敏感度很低。这里面,有他们作为理工科学生的背景因素,也有他们原本自己的基础条件。但无论如何,这些都不能作为他们继续茫然无知,游离于精神和理想之外,甚至因此沾沾自喜的理由。当我说出他们其实也是作为“知识分子”的身份而存在的事实之后,很多人甚至很惊讶:我是知识分子吗?

但是,一个都上了大学的人,难道不应该是知识分子吗?

很可惜,很多学生放弃了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身份和权利,或者,义务。

这堂课,其实我没怎么备课,因为该讲的内容其实都已经讲完了。我临时起意,给他们讲了一部电影,两个故事,两本书。其中讲到《世说新语》里的“雪夜访戴”这则故事的时候,一个女生被提问时站起来说:“这人根本就是有病,根本说明不了说明问题。”直到课后,她还跟我较劲:“其实本没有什么意义,你们一定要弄个意义出来!”我赞同她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但是,我不赞同她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作为历史也好,或者作为一个故事也罢,读者总希望能读出其积极的意义来。否则,一切都将陷入虚无。

我宁可相信在我们不远的地方,有一个神在注视着我们,不至于让我们无所顾忌、胡作非为。这是我对他们说的话。

将近2个月的时间,我交给了他们不少东西。但是,时间实在太短,太仓促,他们或许根本就没有消化、巩固的时间。甚至,尚未弄清究竟是怎么回事情。我推荐给他们的书,他们究竟看了多少,有没有看?更关键的是,我自以为交给他们一些东西,可是,这些东西他们真的需要吗?尽管这些知识都很好,能够让人有品位、有情趣地去生活。但我还是悲观地认为,很多人压根觉得这些东西没必要。至少现在,他们觉得不必要。

但无论如何,我还是祝福他们,但愿他们在今后的某一天能认识到,我给他们的东西,其实是需要的。很多东西,其实是可以赋予意义的,而且,这些东西本身也是有意义的。

我只能祝福他们,因为我不知道,过了大一,他们接下来会拥有怎么样的大学生活,或者说,人生。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经历,怎么知道!

有几个男生,我是很喜欢的,尽管叫不出来名字。大多数的时候,他们都坐在最前面,穿着干净整齐大方,眼神里流露出对未知的向往。

但愿,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

 

 

2012-6-8午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