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支教日记(009)

标签:
教育 |
分类: 南疆岁月 |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我是下午的第一、二两节课,所以,事先从上午上课的老师那里大致打听了一些关于学生的情况,包括他们的年龄、上课的反应、学习积极性等,以便心底稍稍有点底儿。不过,对于汉语口语这门课,我还是有点自信的。想当年普通话考试等级也还算不错,而且,这几年的工作经历,也练就了我这张“三寸不烂之舌”,胜任这门课应该问题不大,所需要弥补的就是一些语言知识点,以及面对特殊的学生所需要采取的特殊的教学方法。前阵子和教育学院的老师交流的时候,他们也强调了两点:一是要说得慢,便于学生跟上节奏;二是要反复地讲,便于学生加深理解。这是需要考验耐心的。为了上好第一堂课,上午吃完早饭后就直奔办公室,巩固熟悉课文,熟悉教案。我个人觉得对于课文的熟悉和理解是最重要的,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旁征博引,厚积薄发,同时注意方式方法的创新,才能将课上好。
根据上午上课老师的反应,我所教的6、7两个数学教师班总体情况还不错,都比较积极,这也稍稍使我宽心不少。
下午12点20分上课,我提前十分钟进了教室。一进教室,全体学员就齐刷刷地站了起来,表示对我的欢迎和尊敬,令我实在有点受宠若惊、手足无措。我赶紧示意大家坐下,说实话我真的是不习惯这样的场面。第一次见面,免不了要先自我介绍一番,我大概介绍了一下自己的名字,籍贯以及工作单位,然后大家谈谈了自己来阿克苏之后的感受。还是改不了坏习惯,有点扯远了。我看看下面学员们的反应,都还挺用心地在听的,有些还表现出较为感兴趣的样子。所以,我也就稍稍宽了心。大概十分钟讲下来,心也彻底静下来了。也为了表示对他们的尊敬,我都对他们的称呼还是一律用“老师”,况且,我注意到其实下面大部分学员的年龄可能比我都还要打,另外就是有些老师其实也不是非常安心来这里培训,一来家里、学校有诸多的牵挂,二来再当学生的感觉或许也不是他们愿意接受的。所以考虑再三,我想还叫“老师”更合适一点。
介绍完自己,为了摸摸学生的汉语的水平,也鼓励他们多说话,我就提议他们可以再问一些有关我的他们想知道但是我还没自我介绍清楚地情况。大家都摇头表示没有,于是我也就开始上课了。
为了了解这些老师的汉语水平,我事先初步设了一些跟他们自身相关的问题,请他们回答说话。虽是第一堂课,但是一些老师就表现出非常积极地态度,不少都举手踊跃地回答问题,这让我心里更加地踏实了。特别是坐在最后一排的两个年轻小伙儿,估计也是刚参加工作的,比较活跃。通过他们的回答,我也了解到,他们的工作压力也很大,甚至有些老师明确说了从事教师职业是他们迫不得已的一种生存方式。而且,这一次脱产两年的全日制学习,他们不得不放下原来手头的工作,远离家庭,远离丈夫妻子孩子,心里牵挂也很多。第一节下课的时候,他们的班长还交给我一份用汉语写的有关要求一周实行双休日的作息制度、以便他们回家照顾家庭与孩子的申请。我对他们是足够理解的,我从祖国的最东端跑到几乎是最西段,也是带了很多牵挂来的。但是,我也对他们说,我只能表示无奈,因为我们老师除了上课,没有其它任何的权利,我答应他们把申请交到学院里,请领导考虑。课结束以后,我才知道,原来每个班都写了类似的申请。不过我仔细看了这份申请书,除了有一处地方的一个副词用的不够正确意外,其余的基本都是正确的,尽管写得非常简单。我询问了一下,原来是一个年轻的女老师写的。于是,我也趁机表扬了一下。以鼓励他们学习汉语的信心。
两节课下来,总体感觉还不错,对于这些老师的反应情况也比较满意,不过,对于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方法问题,还是需要今后慢慢摸索创新的。由于没有多媒体,所以,也考验但也锻炼了我原本不是很好的板书能力。
一切都还需要努力,努力争取做一个好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