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路随笔(三):怀着一颗善心行走世间

标签:
文化 |
分类: 若有所思 |
下午四点光景,外面下着濛濛小雨,冷空气来了去,去了来,不知道何时才是个休止。
突然心血来潮,想去北门的绍兴面馆吃碗面。一切收拾停当,准备出发,才想起下午约了学生见面,只好扫兴作罢。
性情使然,心血来潮,心神向往,却未能身体力行,如愿以偿,实在是遗憾。想想人生当中有多少这样的遗憾啊:或犹豫,或牵绊,或蹉跎。
伴随这样的雨天,颇多感慨。
如今,在大学里,主动乐意当班主任的越来越少,一来是现在大学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二来是当今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事儿杂。不过,我还是接下了这活儿,还是性格使然。我说,我还年轻,以后怎么样我不知道,至少我现在还愿意。
人生是个定数,但也有很多变数,这定数便是由这一个个变数组成的。“很多事情,你现在不去做,以后就永远不会去做了。”我很欣赏这句话,也很欣赏说这句话的人。所以,凭着一股冲动以及内心潜意识里的一种被唤醒,我去了遥远的新疆阿克苏,并在那里生活了一年半载。
一援友兄弟曾对我说,羡慕也赞赏你在阿克苏资助了一位穷困孩子,我现在房贷压力太大了,有心无力啊。其实我也想得很明白,如果等我买了房结了婚,估计也是如他般的有心无力的。但是,至少现在,我有这个能力,我可以,而且,这是一件好事,善事。
想到了就去做,凭着一股冲动,怀着一颗善心,很多事情就这么简单,就这么成了。
傍晚去超市买菜,挑了几个玉米,我原先不知道玉米是可以剥了壳再称斤的,实在是惭愧。好在那位过秤的阿姨热心地提醒了我。虽然有点窘迫,但是心里甚是感激。这也让我的心头一热,尽管这无法改变长久以来大多数舟山本地人在我心目中留下的自高自大、锱铢必较的形象。漫漫长夜当中,总有一颗星星能让人感受到鼓舞,尽管它可能很微弱,很遥远。
我还记得多年前一次乘车时碰到的一位舟山本地的老大妈,估计平常是不怎么出门乘车的。下车的时候,她本能地从离她更近的前门下了车。而那司机却是不依不饶、厌恶地对她唠叨了一句:“你们这么不懂规矩!应该从后门下车!”没想到这位老大妈居然还真的又重新上了车,挤过人群,从后门下了车去。车上有人嗤笑起来,司机也是扔下一句语气甚是轻蔑的我听不懂的舟山方言。我倒是不禁佩服起这位老大妈来:这样中规中矩的,必定是个有善心的人,因为她不忍破坏那所谓的“规矩”。
今天下午,于埋首苦读中得知一个消息,陪伴了我六年有余的“敏思博客”即将结束运营,成为历史。尽管曾经也有过一次浩劫,但敏思最终还是挺了下来。而这一次,连我都有了不详的预感,几天前就有了。我曾经说过,但凡会在敏思博客安家落户的,大抵是有“文艺病”的,而这文艺病当中,也有着莫大的善心。敏思这六年当中,多多少少结交了若干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更多的则是擦肩而过、淡如水的君子之交。此刻,很多敏思博友估计都在忙着备份日志,转移阵地,而我却是要写下这最后一篇敏思日志,以纪念即将成为历史的敏思博客,即将成为历史的“文化路105号”。
怀着一颗善心行走世间,我们江湖再见!
2012-2-23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