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蝗虫”过后一片狼藉,谁才是宽容过了头?

(2013-11-10 20:56:52)
标签:

杂谈

分类: 评论
    日前,北京地铁官方微博“北京地铁”发布了这样的一则微博:“蝗虫”过后的10号线,一片狼藉……北京首都的宽容大度为人称道,但有时候宽容过了头也是最大的诟病。对于恶意破坏北京首都的行为,我们只想说“这里不欢迎你!”(南方都市报)
    “蝗虫”是什么?是一种害虫。现实生活中,用“蝗虫”来比喻他人,或者一个群体,基本都是带着明显恶意的。比如,去年年初,有港人在报刊上刊登所谓的“蝗 虫广告”,讽刺内地人;二去年年底时,就异地高考话题,也有上海本地青年发出“抵制异地高考,蝗虫滚出上海!上海不需要外地蝗虫!”的声音。
    从这样的角度,“北京地铁”在“地铁文明大家谈”这样的话题中,用“蝗虫”形容部分国人。非但算不上“文明”,也明显是对他人人格的侮辱。
    无论如何,从该条微博的配图来看,所谓的“一片狼藉”是指车厢里散落着各种纸片,或者,也有部分的垃圾。从公共道德的层面,“乱扔垃圾”的确不妥,但这绝对不是什么“恶意破坏首都的行为”。那些乱扔垃圾的国人绝非什么“蝗虫”,而是我们的同胞!
    其实,公共道德的养成,或者是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相应的生活条件、背景。比如,关于乱扔垃圾,如今的城市大街小巷都配有垃圾箱, 但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农村地区,会有几个垃圾箱?若是再进一步比较,当下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与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相差多少?他们的受教育层度,又相差多少? 各种基础设施的配置,甚至,从社会福利的层面,市民与农民的待遇又相差多少?
    当然,这些数据的对比,并非是要鼓励大家不去遵守、服从那些“社会公德”,而是想说,在一个算不上公平,或者说存在着明显发展差异的社会里,用一个更高的 标准去约束、评价所有的人,显然并不公平。如果我们能让所有的那些人也能过上诸如“北京地铁”这样人的生活,他们还会这样乱扔垃圾么?更何况,“北京地 铁”作为地铁的运营者、公共交通服务的提供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去维持地铁车厢的整洁,而非用道德的说教去指责,甚至恶意攻击他人!
    记得北京奥运会时,曾经有一首歌唱遍大江南北,那就是《北京欢迎你》。欢快的旋律,亲切的歌词,“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让人听了觉得 熟悉、温暖。与此同时,作为中国的首都,也作为一个汇聚了更多社会资源的特大城市,北京的确需要有一个更宽广的胸襟,迎接、包容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事实 上,在北京市的“城市精神”中,也凝练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这八个字。但在“蝗虫”这个词汇面前,这一切是否变得很讽刺?若是联想到最近中央电视 台重复播放的美国华人抗议ABC辱华言论的消息,我们不妨扪心自问,究竟谁才是宽容过了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