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入重点高校,只是极个别农村孩子可能的希望

(2013-05-16 08:58:27)
标签:

程度

政策

网站

机制

改变命运

杂谈

分类: 评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进一步部署四川芦山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并适时启动恢复重建工作,研究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决定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对于很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学生而言,意味着在现有教育体系下,他们顺利考入重点高校的机会增大,这当然算是一个好消息。不过,我们依旧不能忽略的是:入重点高校,恐怕也只是极个别农村孩子可能的希望!

    一方面,就算该政策被积极落实,但最终能被重点高校录取的农村学生,在比例上,恐怕还是远远不及城市学生的录取比例;另一方面,能够考入重点高校的农村孩子,不过是凤毛麟角,更多的农村学生依旧无法得到更好的教育。因此,从教育公平的角度,这样的政策,不过是极个别农村孩子的希望。

    相应的,我们也不能忽略相关政策能否被及时有效落实的风险。比如,20年前我们就提出要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到国内生产总值4%”的水平,可实际呢?再比如,多年来,高考移民、冒名顶替之事屡见不鲜,谁又能保证这项政策不会成为权势者的有一场盛筵?

    不仅如此,就算该政策得到及时、有效的落实,可在当前极严峻的就业背景下,尤其是在算不上公平的社会机制下,缺乏社会背景、关系的农村学生,就算考入重点高校读书,也未必能真的改变命运!更何况,就算有极个别的农村学生因此而改变命运,但他们显然不会再回到农村,这种希望,充其量也只能属于他们个人!

    所以,笔者要说的是,破解教育公平,除了实施这样的政策,更应该均衡教育资源的配置,尤其是加大农村、西部等相对经济薄弱地区的教育投入,同时,放宽或放开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条件限制,可以让更多的孩子上得起、上得了学,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这是更多人孕育更多希望的基础。而社会制度的完善,尤其是户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平、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公民权利的切实保护等,才可以让更多希望被更大程度地实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