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且慢说“朱令案”“始终未受干扰”

(2013-05-09 09:50:38)
标签:

还是

良药

依法

生时

犯罪嫌疑人

分类: 评论

    昨天,北京警方“平安北京”微博发布消息,回应了备受社会关注的“朱令案”:警方对这起案件未能侦破深感遗憾,对朱令令个人遭遇的不幸和家人承受的痛苦深表理解和同情。北京警方同时表示,工作中,专案组始终坚持依法公正办案,未受到任何干扰。

    19年过去了,关于朱令案,当地警方较正式、公开的回应,我们似乎只等到“平安北京”的一则微博。正如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公开才能挽回迟到的正义”。我们可以理解警方办案的艰难,甚至,许多时候,也能接受警方破不了案的现实。不过,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北京警方详细披露办案的全过程,甚至所有的细节,而非什么“理解和同情”。至于舆论的焦点,即本案是否受到权力的干扰,更不能简单一句“始终未受干扰”了事!

    诚然,19年的时间,许多的东西,早已物是人非,许多的证据,也早已湮灭。19年后的今天,想要彻底查明此事,可能真的很难!但我们要说的是,19年前,当地警方及与本案相关的人都做了些什么?那时,可没有19年的时间来“模糊”一切……

    首先,正如警方所回应的:“1995年4月28日,被确认为铊盐中毒。同年5月5日,清华大学保卫部向我局报案”。从确认中毒到校方报案,中间有八天的时间,这段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朱令的家人是在什么时间向谁报了案?又或者说,清华大学方面知道有学生被投毒,究竟应不应该在第一时间报案?其中,是否有人渎职或者非法干预,是否应该公开并彻查?

    其次,从警方立案到侦查,尤其是对朱令寝室的现场勘验,当地警方真的一无所获?此前,有媒体曾报道这样的细节,即清华大学保安部门曾让该寝室同学保护“现场”,可当警方真的来了,朱令的许多个人物品却已不见……诸如此类的细节,是否另有玄机,而北京警方究竟做了什么?其实,正如警方的回应中所言,“仍未获取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直接证据”,言下之意,不排除警方也掌握了一些间接的证据。不冤枉一个好人,自是好事。但“朱令案”已演变成公共事件,警方为何不公开那些可能存在的间接证据、甚至线索?

    第三,关于本案中一孙姓嫌疑人的调查,此前,曾有媒体报道,警方曾讯问过此人,还做过笔录。既然此人最终被警方排除嫌疑,那针对此人的所有调查细节,是否也应该公开,这不仅是给朱令同学公平,也可以理解成对孙某的公平。可至今我们也未见此相关的细节!

    第四,很值得玩味的是,19年后的今天,警方的回应中,很沉痛,也很无辜。不过,既然如此,那警方在1998年就已结案,又为何不将相关文书,正式发给朱令及其家人?甚至,当朱令家人申请此信息的公开,当地警方依旧不予回应。一桩投毒杀人的严重刑事案件,未侦破便已结案,本就涉嫌违法。不通知被害人及其家属,更是程序违法。对此,北京警方是否该作出解释?

    “对朱令案,公开是一剂化淤解毒的良药。唯有公开才能挽回迟到的正义,唯有公开才能不负公众的期待”。对此,北京警方的一则微博,显然算不上真正的公开。而上述疑点未消除,当地警方所谓的“始终未受干扰”,还是且慢说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