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时节,刘洋回故乡扫墓,本是再寻常不过的事。“英雄”回乡,乡人扶老携幼相迎、相望,也是人之常情。不过,当地电业局如此大献殷勤的做法,显然让人倒胃……
如媒体报道,“当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清明返乡扫墓时,林州市电业局专门组织得力人员,不仅为其老家院内老化破损的供电线路及供电设备及时进行了更换和维修,还专门抽调人员现场值守”。还说什么“通过强有力的措施,有力地确保了当天的安全、可靠供电”。(新民网)
保障用户正常的电力供应及安全,本就是供电部门的职责。但在林州这里,却成了向“英雄”致敬的东西。我们不禁要问:若是刘洋家的这所老房子平素便有人居住,那当地供电部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岂不是失责?倘若那房子并无人居住,当地供电部门还如此大动周章,岂不是在大拍马屁?
一朝成名天下知,毫无疑问,刘洋是“幸福”的。不可否认,作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一定付出了很多。但同样的,她也一定得到了职务内的相应待遇。易言之,刘洋是“英雄”,但终究也是从事其本职工作的人。从本职工作的角度,那些辛勤工作在一线的工人、农民们,其实人人都可以是“刘洋”,他们并不该有太大的区别。但值得玩味的是,同样是“刘洋”,他们的遭遇却是天壤之别。
一边是“英雄”,万人景仰,连回家扫墓都会有特别的电力供应安全保障。另一边呢?不必说她的乡亲平素生存状况,即便是日常的电力供应,恐怕也是难堪。问题出在哪里?显然与他们各自的辛勤、努力并不直接相关,更多的是他们“声名”、“地位”。
旧时社会的三教九流,不只是划分各自工作的类型,还暗合了各自的社会地位、尊卑高下。现下的中国,虽然从理论上讲究劳动光荣,不分贵贱。但病态、畸形的社会观,尤其是对“成功”的疯狂追逐,再加上算不上公平的社会分配机制,早就让这一切卷土重来。一旦成名人,万事皆有周全、细致的呵护。但为“名人”故,人世间的良善准则,道德与法律,两者也皆可抛!
正如此前有媒体说上海当地给包括刘翔在内的体育名人终身免费医疗的待遇,平心而论,“刘翔”们并不缺少这“医疗”的费用,相反,更多的低收入群体却耽于高昂的医疗费用而看不起病。相关部门选择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背后的原因,恐怕也概莫如此。
管窥一斑,“刘洋”何其多,“刘洋”又何其少!同一个中国,同一个世界,却是不同的对待。其实,向“名人”致敬,给“成功者”更多的礼遇,并非是不可以。但这需要有一个度,即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至少也不能忽略其他群体所应享有的权利。否则的话,这非但无关所谓的“正能量”,相反,只会愈发地刺激、扭曲本已畸形的社会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