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浓缩了的中国……
(2013-03-19 08:07:41)
标签:
光环
普通群众
体制
华西村
吴仁宝
|
分类:
杂谈
|
“吴仁宝死了”,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老书记病逝的消息瞬间传开,并立即引发社会热议。
吴仁宝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只需多一点时间,历史会给这位名人更全面的评价。不过,对于时下的华西村,当他们曾经的领路人、永远的象征——老书记吴仁宝突然病逝,这个村子会否受影响,又该何去何从,却难免不引人深思。
在大多数公开的报道中,华西村除了富裕,就是富裕。从曾经的村民个个住别墅,家家有小轿车,到如今村里建了摩天大楼,买了直升飞机,还有村民存款不低于600万的消息,简直羡煞国人,都恨不得摇身一变,也成为华西村幸福的村民。
不过,当地的一切真的是那么美好么?其实未必。不必去白描大量在华西工作、生活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待遇,就是媒体公开的报道,当2000余名华西中心村(老华西村)的村民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华西周边村(后来并入华西村)的许多村民不仅被成为了“失地农民”(他们原先的土地被华西村以发展的名义收走、统一支配),还面临严重的污染(华西村的工厂),甚至在置换住房时,还要付出全部的积蓄(村民原先住房估值低,安置的房子贵)……
有人富裕,有人却勉强温饱。最富裕的村民可以人人掏出1000万,集资30亿兴建奢华的超五星级酒店。那普通的村民呢?华西三村村民周毅的话很直接,“华西三村的人,80%都欠着钱。”
“你中国人到美国去,你能享受跟美国人一样的福利吗?”这是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孙海燕回应村民关于周边村与中心村村民待遇过于悬殊时说的话。将村民比喻成中美两个国家,究竟是孙副书记的内心向往美国、鄙夷中国,还是她骨子里根本就看不起、容不下那些周边村的村民?
中心村老村民吴仁彪的话则更有意思,“我们的发展也是当初苦干得来的,刚刚并进来的村民,不能一下子就和老村民享受一样的待遇,否则太不公平了。”的确,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华西村究竟有没有争取相对的公平?有没有实现华西村内部机会的公平?倘若真的若吴老先生的这句话思考,那先富带后富绝对是一句骗人的话了!
不仅如此,在权力的产生、行使上,华西村的所谓“集体主义”的体制更是早已异化。媒体消息:在华西村提供的一份“华西特刊”上,华西村88位先进人物头像排成“金字塔”状,吴仁宝一家22人处在“金字塔”的顶端。一家三代人几乎都担任了重要的领导岗位。“从党内职务来看,华西村党委的五十多人中,‘以吴家为核心的圈子达到36人,占党委总人数的72%’”(2003年07月16日《21世纪经济报道》)。
不难看出,不管吴氏家人如何解释,但华西村的权力被垄断,且更多的是在内部繁衍,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而这种垄断的权力安排,不仅让吴仁宝的四个儿子可以支配全村90%的资金,严密的管理体系,还可以实现从经济到村民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面控制。
这样的场景是否很熟悉?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贫富分化严重、社会关系对立、权力高度集中且不受制约,没错,现实的华西村,就是当下中国的一幕高度浓缩的场景。我们不否认吴仁宝等老同志在华西村发展之初的努力,但也必须深刻反思,华西村究竟因何发展,未来又该如何发展?是更改、理清机制,进一步开放、透明,还抱残守缺?不过,可以想象,若是还继续沉浸在这样奇怪的体制中,一旦政治光环褪去,华西村的发展恐难维系。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