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尔菲亚与周俊的成败,拷问中国体育的公平
(2012-07-30 08:33:01)
标签:
周俊
祖尔菲亚
奥运会
举国体制
杂谈
|
分类:
评论
|
伦敦奥运会比赛继续,在女子举重53公斤级的决赛中,名不见经传的哈萨克斯坦选手祖尔菲亚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而代表中国参赛的17岁小将周俊却一无所获——三次抓举失败,直接以零成绩结束了本届奥运会之旅!
女子举重,一直都是中国运动员的奥运金牌大户,还是基本的夺金点。不过,本届奥运会,周俊的三次抓举失败,尤其是那个叫做祖尔菲亚的精彩表现,恰似给中国女子举重项目,左右开弓般各扇一记耳光。
周俊的悲剧,在于举国体制下层出不穷的各种“潜规则”。正如有媒体分析,按照原先的奥运选拔赛成绩,在女子48公斤级、53公斤级比赛中,取得奥运入场券的都各有其人。不过,最终的结果,“湖南选手王明娟抢走了湖北选手田源的参赛资格,结果在53公斤级这个级别,另一位湖南好手李萍就‘自动’被排除在名单之外,这个名额以‘潜规则’
的方式落入了湖北的口袋,但由于另一位有实力的湖北名将纪静由于有过禁药问题无法参加奥运,结果这个奥运入场券‘幸运地’落在周俊的手上……”
就这样,上届奥运会金牌得主李萍没有机会参加伦敦奥运会,就这样,年仅17岁的小将就被推上了伦敦奥运会的舞台上!丢了金牌,对中国而言,或许也是一种损失,但对那些不能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对于周俊这样的年轻运动员,却不只是一种损失,还是一种严重地伤害!
祖尔菲亚的“闹剧”在于,如果不是这一枚奥运金牌,有谁知道这个叫做祖尔菲亚的哈萨克斯坦选手,竟然是一位地道的湘妹子,并且,她的名字叫做赵常宁!
叫做“祖尔菲亚”的赵常宁获得奥运金牌,当然值得庆贺!相信许多国人也会为她的胜利而欢呼——尽管,这枚金牌是被记在了哈萨克斯坦名下,并且,这原本应该是可以被记在中国名下的。但祖尔菲亚的胜利,还是让我们看清楚了中国体育、尤其是举国体制下的“公平”问题!
举国体制下,集全国之力,让中国运动员在日常训练、比赛上,拥有着更多的资源。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这样的体制下,运动员想要“出人头地”,或者有更多的国际或重大国内比赛的机会,就越发地艰难。一方面,竞争的人多,竞争异常激烈。另一方面,举国体制下,某些教练员、官员手中的权力,可以影响到运动员参赛机会。缺少公平,或者更多的外界干预,这在中国强势、优势体育项目中,尤为明显。
像此前在跳水、羽毛球、乒乓球比赛中,一直传出或者选拔机制的问题,或者运动员在比赛中“让球”等丑闻。
基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赵常宁若是在国内发展,若是不去哈萨克斯坦,即使她练上一辈子,即使她练出了不错的成绩,也未必能有机会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更不必说什么得到奥运会金牌了。这样的“悲剧”,其实在很多著名运动员身上都得到过体现。
但反过来说,倘若我们有一个公平的竞争机制,公平的选拔机制,赵常宁还用得着这样“曲线”参加奥运会?周俊还用得着这样“可怜”地参加奥运会比赛么?对中国体育而言,煮熟的鸭子还能飞掉?
换句话说,在举国体制的种种弊端下,周俊是个牺牲品,李萍也是个牺牲品,甚至,被叫做“祖尔菲亚”的赵常宁也是一个牺牲品。获益的,只有那些手里掌握着权力、拥有着决定别人参赛资格的官员!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