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将收回四川绵阳被拆除中学援建款”的启示
(2012-05-25 09:11:52)
标签:
四川
香港特区政府
公共财政
援建
汶川大地震
杂谈
|
分类:
评论
|
日前,由香港援建的四川绵阳紫荆民族中学遭拆除。5月24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瑞麟强调,港方将收回援建学校的200万港元,并将其回拨到特区政府设立的四川重建基金。四川方面表示尊重港方决定。(新华网)
闹得沸沸扬扬的四川绵阳紫荆民族中学遭拆除事件终于要划一个“句号”了,香港特区政府、香港同胞可以“得偿所愿”,四川方面也可以不必再为此事“烦恼”。但对公众而言,地方政府究竟该如何使用公众的捐款,如何使用公共财政的话题,却并不能就此了结。
回顾此事,事情源自“5·12”汶川大地震,绵阳民族初级中学的教学楼受损严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援助200万港元,特区政府资助200万港元,再加上绵阳市政府的投入,众人合力,原址重建学校教学楼。这本该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仅仅两年的时间,这幢凝聚爱心的公共建筑,就被绵阳当地拆除。如此无视公众爱心,如此浪费公帑的行为,当然让人难以接受。
尽管,绵阳当地拆除紫荆民族中学的目的,肯定是为了所谓的“发展”。但对社会而言,任何的政府决策、行政行为,仅有“高尚”的目的并不够,还需要整个过程都合乎
社会公平、正义。拆了“旧”的教学楼,再投资7000万修建新的学校,这对紫荆民族中学的师生而言,可能是件好事。但这样地“折腾”,背后的巨额浪费却不言而喻。更何况,如此“浪费”的同时,还有许多的孩子在简陋的校舍里读书,甚至,还有许多的孩子上不起学!
所以,香港特区政府提出要归还援建款的要求,不仅容易让人理解,也很容易得到社会的共鸣。有意思的是,四川当地居然表示尊重港方的决定!是因为香港特区政府的强势,还是当地真的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承认错误并且主动担责?
我们希望是后者,而不是前者。毕竟,四川绵阳紫荆民族中学的遭遇,只是当下社会的一个缩影。表面上看,这是地方政府规划工作的“疏漏”,但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政府决策太过于随意,是公共财政的使用失于监督。
如果香港特区政府能够顺利拿回这笔援建款,这固然是维护了香港同胞的利益,但其实也是捍卫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尽管,对更多的我们而言,是无法像香港特区政府一样可以得到四川当地的“尊重”,但我们希望这是一个警示,也是一个开端。即要求政府合理、合法地使用公共财政,是我们的神圣权利。而对政府而言,哪怕是一毛钱的捐款、哪怕是一毛钱的公共财政,都包含了社会的爱心、责任心,都应当得到尊重。而政府的任何决策,都应该三思而后行,都必须是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