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红毕业于中国人大保险专业,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考试、面试和体检,面试和总成绩排在青海保监局专业监管岗位第一,后被告知性格内向取消录用。另2
名考生也被拒录,原因为协调能力弱和年龄太小。对此,青海保监局负责人称招录符合要求,经得起监督。(中国青年报)
南宋时,抗金名臣岳飞父子等被秦桧诬陷治罪,名将韩世忠心中不平,便责问秦桧。秦桧回道:“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尽管,学界对于“莫须有”三个字究竟该如何理解而颇有争议。但在民间,这寥寥的三个字早已成了“强权者蛮横、猖狂”的代名词。
的确,对强权者而言,要想找你的麻烦,哪怕是定你的死罪,所谓的理由,可以是“有”,也可以是“大概有”,甚至还可以是“不必有”。
回到青海保监局公开招录公务员之事。众所周知,公务员招考的目的既是为了选拔人才,也是为普通百姓提供平等竞争的平台。为避免个别人、个别群体滥用权力,私相授受利益,“公开”、“公平”、“公正”就成了公务员招考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从程序上而言,青海保监局一路“遵循”公
务员招考工作的相关规定,似乎没什么问题。但在实际上,以“性格内向”而拒录面试和总成绩第一、且顺利通过体检的黄红,明显地不公。
一方面,暂且不论“性格内向”与青海保监局岗位要求是否相关,但性格之“内向”与“外向”只是相对概念,并无绝对科学的分类标准。可当地先用所谓的“考察”,将黄红定义成“性格内向”,再用所谓的“保密原则”,不透露“考察”的过程,如此主观、暗箱操作,算什么公开?
另一方面,在当地的招生公告中,并无考生性格方面的要求。即便有“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的规定,但“性格内向”并不直接等于欠缺和和别人沟通的能力!
事实上,黄红不仅在面试中取得第一名的成绩,若是沟通能力不佳,又怎么可能取得面试第一的成绩?其现工作单位对她的评价是“该同志与单位同事相处和睦,交
流融洽,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注重团队合作……”这也旁证了黄红并非是人际沟通能力欠缺的人。如睁着眼睛说瞎话,又有什么公正?
类似遭遇的,还有以“岗位匹配度不够,理由是协调能力弱”而被拒录的岳太杉,以“岗位匹配度不够,理由是年龄太小、工作时间太短”而被拒录的郭华东。同黄红一样,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等都顺利通过,却被这样的理由淘汰,这样的公务员招考,又有什么公平可言?
“性格内向”何以成公务员招考的拒录理由?只能有一个原因,正如前文所说的“莫须有”。即当地的某些决策者根本就不愿意让这样的人加入他们的队伍。至于背后的原因,笔者不知道,但你们都懂的。或许,对某些人而言,黄红等人的参与,原本只是陪衬,可没想到的是,她们竟然可以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
一句“莫须有”,让秦桧永远被钉在了耻辱柱上,那么,“性格内向”呢?多年之后,这一段的故事会被描述成怎样的东西?不过,我们所知道的是,用这样的理由拒录黄红等人,不仅侵犯了她们的合法权益,也是对法治、政府公信力的伤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