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行乞老人吃薯条,让人难堪的“师夷寻常以正华”
(2012-05-07 17:11:33)
标签:
陆杰森
美国
中华民族
骆家辉
现代快报
杂谈
|
分类:
评论
|
近日,一张美国男子陪行乞老人吃薯条的照片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据媒体调查,照片中的男主人公中文名叫陆杰森,曾在南京一所学校学习中文。陆杰森称,有人告诉他乞丐大多是骗子,不值得帮助,但他并不了解中国国情,他希望老人不是骗子,但如果真是,能帮就帮。(现代快报)
最近,“杜甫”很忙、“皮鞋”很忙。没想到的是,连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外国人”也变得很忙……
从去年勇跳西湖救人的乌拉圭女子玛利亚,到前些天在东莞制止小偷而被报复群殴的巴西男子MOZEN,再到南京的这位坐在马路边请行乞老人吃薯条、陪老人说话的美国男子陆杰森,倘若再算上一路自己排队买咖啡、自己拖行李赴任、公务出差乘坐经济舱、住不起五星级酒店、吃路边店的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外国人”,他们的言行,不仅吸引媒体的广泛关注,也引人深思。
其实,对于他们的举动,相对于我们的热议,这些当事“外国人”的想法却简单、淳朴得多。
救人的玛利亚说过,“下水救人这种事,无论在任何国家,任何地方,都应该是一件很简单的合乎逻辑的事。毕竟是人命关天!”制止小偷而被殴打的MOZEN认为,“只有大家互相帮助,才能让小偷意识到在这里犯罪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才能震慑得住小偷。”请行乞老人吃东西、陪老人说话的陆杰森则认为,“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怜恤,这是人们能互相扶持着共同生存于世上的原因。乞丐也是人,他们值得旁人关注、或者陪着吃顿小吃。”
至于骆家辉的故事,或许因为其身份的特殊,可能会引发其他的思考。但骆大使平易近人、低调朴素以及严格遵守其国家法纪的举动,即为官者当具备的朴素品质、当遵纪守法等的内容,却并无国界。
“救人于危难”、“路见不平一声吼”、“关爱、平等地待人”、“做官先做人”……所有这些,明明都是极“寻常”的事,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直所提倡的优良传统,为何发生在今日的“外国人”身上,竟然引发国人如此的轰动?
很忙的“外国人”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种种问题:爱心的缺失、责任感的荒芜、道德伦理的苍白等。这当然是一种耻辱,讨论越热烈,羞愧越难当。但反过来说,当我们面对问题,哪怕是身边极细小的问题,当我们都不愿、不敢、不能站出来,不能坚持本性,无法追求理想,又奢谈什么“发展”、“进步”,更不必说什么“公平”、“正义”,而这样的国家,又谈何强盛?
翻开历史,魏源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冀望用学习西方的科技、长处,让中国强盛起来,以便抵抗外来侵略、克敌制胜。如今,我们却要“师夷寻常以正华”,用外国人眼中极“寻常”(也应该是我们传统观念中极寻常)的东西,重新唤醒我们的灵魂,让中华民族优秀的品德重新回到我们的身边,难堪么?
很忙的“外国人”也是老师,“我并不了解中国国情,我在这儿只是个暂时的客人。”陆杰森这番话,除了促使我们警醒,他们不过是个过客,当他们离开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还告诉我们,他们的“寻常”,不过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中国国情”……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