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公务员偷拿飞机救生衣”看反腐
(2012-03-08 19:00:27)
标签:
女公务员
偷拿
飞机救生衣
治安管理处罚法
从众心理
|
分类:
评论
|
3月7日,安徽4名女乘客乘飞机离开厦门时被查拿走飞机救生衣。这些女子是参加单位组织旅游的女公务员,自称是第一次坐飞机,不知道飞机救生衣不能拿,觉得回家游泳可用救生衣便留下来。机场警方表示拿走救生衣行为构成盗窃航空设施,将面临10到15天不等拘留。(新华网)
必须明确,这只是一起孤立的个案,而偷拿飞机上的救生衣,也只是这四位女公务员的个人行为。我们既不能因此而断言这四位女公务员素质太差,是鸡鸣狗盗之徒。更不能因此而推论当下的公务员统统都是“贼”。不过,如果把这件事当成一只麻雀,细细剖之,还是很值得深思。
“觉得回家游泳时可能用得着便留了下来”,只是觉得可能有用,便将飞机上的救生衣拿走。这足以说明,即使是在现代社会,在物质生活已有相当改善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会有私心,即便是应当具备更高素质的公务人员,也会有贪欲。
“偷拿这个会犯法?我们真的不知道!”对此,陈某可能真的不知道《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盗窃、损坏、擅自移动使用中的航空设施的,可处15日以下拘留”。但陈某作为成年人,不可能不知道私自拿走别人的东西是怎样的一种行为。换言之,她们的所谓“不知道”,只是假装“不知道”。因为,人人都有一种“侥幸”的心理,即那么多的社会规范,未必会真的作用于自己身上。
“并不是事先商量好的”,只是前后排坐着,四位女公务员便不约而同地拿走了飞机上的救生衣。这也应该符合一种“从众心理”。一来,你有、我有、全都有呀,不拿白不拿。二来,别人拿,自己不拿,恐怕也会被人非议。
有贪欲,有侥幸之心,还有“从众心理”,这恐怕是所有贪腐官员的“心声”。道理很简单,在社会这架更大的“飞机”上,官员居高位,有更多的机会近距离接触到各种财物、名利、美色,也更容易受到诱惑。同时,在法制不够健全的今天,官员手中的“权势”,很容易放大这种“侥幸”心理。而“从众心理”,更容易驱使人犯错。事实上,当下无处不在的各种腐败、特别是腐败窝案也证明了这一点。
那么,究竟该怎样减少或避免这些腐败呢?“女公务员偷拿飞机救生衣”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只是一个安检程序,只是检查一下她们的包,就可以轻松地发现了问题。或许,有人会说,假如,飞机上所配备的并非特种救生衣,而是普通的救生衣呢?的确,那样的话,她们就可以辩称是自己随身携带的救生衣。那就再多一个程序,即上飞机之前,检查一下行李或者要求乘客如实申报自己所携带的行李!
正如这四位女公务员将救生衣藏在包里,现实生活中,许多的贪腐官员干违法勾当时,也是借助一个“包”——他们的行为不公开,他们的财产不公开。如果,我们能多一个“安检”程序,即要求他们公开、透明,所有政务都及时公开,所有官员都必须进行财产申报,他们还能、还敢这样肆无忌惮地偷拿“飞机上的救生衣”么?
当然,反腐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各种力量、各种手段的通力合作。不过,如果连这样的一个“安检”程序都不能建立,所谓的反腐,恐怕也只是逗你玩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