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冻食品安全新国标折射出民意的缺失
(2011-11-25 08:55:53)
标签:
刘秀梅
湾仔
金黄色葡萄球菌
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
杂谈
|
分类:
杂谈
|
今年以来,包括三全、思念、湾仔码头在内的众多国内知名速冻食品企业,纷纷被爆出产品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的丑闻。而某品牌企业公开的回应,则让新的速冻米面制品国家安全标准陷入了舆论旋涡!
“根据新的国家标准,我们的产品是符合标准的”。的确,即将于2011年12月21日起正式施行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速冻面米制品》(GB19295-2011)中,调整了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限量规定。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含量来表述,旧的国家标准中,是不得检测出,而新的国家标准则允许检测出一定数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刘秀梅的说法,新国标修订的全过程是认真推敲的,指标并不是企业提出来,是专家借鉴了国际食品法典和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的规定。
也许,从专业的角度,速冻食品中含有微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并不一定会对公众的健康造成危害,不过,也提醒专家注意的是:其一、这是一种国家标准;其二、这是关于公共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
换句话说,所谓的速冻食品安全新国家标准,不能只是由专家“闭门造车”,而是应该像立法一样,从理论到实践,从企业到消费者再到食品安全主管部门,在综合各方意见后的“准立法”行为;另一方面,速冻食品是一种食品,其最低的标准应该是保证公共食品安全。但金黄色葡萄球菌从无到有,难道还能更好地保障公共食品安全?即便微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含量,不足以直接影响公共安全,但在心理上呢?
其实,正如刘秀梅所坦言的,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保证安全是第一,但还要考虑到我国国情和行业产业的发展。这样的“但”书里,不管你承认或者否认,新的冷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沦为“国情”下的牺牲品,并被相关企业“绑架”(以前能做到无菌,现在反倒可以有菌,这会是一种进步与提高么?),应该是不争的事实。就像此前问题重重的乳制品,经历“三聚氰胺”的丑闻后,新的乳制品标准非但没有提高,却在蛋白含量、微生物含量上有较大的下降,背后的利益搏弈,应该很明显……
假设一下,如果,类似国家标准的制订,能够真正吸纳民意的参与,能够真正尊重民意,还会出现这样奇怪的修订么?
您认为新国标中该允许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么?最多可选1项
发起时间:2011-11-25 09:00 截止时间:2012-01-25 08:00 投票人数:0人
-
0(0%)
-
0(0%)
-
0(0%)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