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农运会”这样的舞台上,希望有更多的“深圳”出现
(2011-10-25 21:01:57)
标签:
深圳
农运会
体育事业
运动会
北京奥运会
|
分类:
评论
|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10月20日至28日,广东省第二届省农运会于江门举行。组委会此前向全省各地市发出“英雄帖”,曾组团参加1988年首届省农运
会并斩获奖项的深圳决定弃权,因为深圳没有农民。经广东省农业厅多次协调,最终深圳的农业企业派出代表,以观摩形式出席,但不参加比赛。
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到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再到2011年的深圳大运会,连续召开的几场高水平的国际性综合运动会,让国人在家门口欣赏高水平体育赛事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思索:我们需不需要这么多的运动会,而我们又该在怎样的体育发展道路上前进?
一直以来,一切为了奥运,夺取更多的奥运金牌,赢得更多的国家荣誉,这样的奥运战略始终主导着我们体育事业。举全国之力,固然可以培养出许多的金牌选手,也能赢得许多的“国家荣誉”,但对于体育事业真正的社会功能,特别是其所承载的增强国民体质、丰富群众生活等功能,却几无功绩。毕竟,一定时期内,政府关于体育事业的预算、体育资源都是相对固定的,当更多的资源被集中在了“奥运”身上,留给社会、普通人的还能有什么?
最简单的例子,当国家队的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上争金夺银时,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多少的运动场地可供我们使用?或者没有,或者有限的体育设施也已被“市场化”经营。普通人想去打场球,不仅要走很远的路,还要花费不菲的费用……
另一方面,时下的许多运动会,也越来越偏离体育运动本身。“金牌至上”的功利思想泛滥,不仅在具体的体育赛事中,出现许多造假、兴奋剂等违反体育公平、参与精神的丑闻,也使得其成了利益各方牟利的机会,有人从场馆等体育设施的兴建中获益,也有人在比赛中得到政绩。更重要的是,在政府主导之下,在缺乏有效监督的现实情况下,类似广东省农运会这样的国内综合性运动会,很容易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体育的归体育,所谓的运动会,也必须回归社会。
不管深圳是否已真的没有了“农民”,也不管其拒绝参加“省农运会”是否真的是因为不想再搞形式主义,深圳市对时隔23年而再度举办的第二届广东省农运会说“不”,这样的勇气和行为,都很值得赞许。更也希望全国范围内,在“省农运会”这样的舞台上,能够有更多的“深圳”出现。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