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老人摔倒路边至死无人扶,悲剧能否不再上演?
(2011-09-04 21:28:07)
标签:
老人摔倒
无人扶
南京
楚天都市报
菜场
是非不分
诬赖
杂谈
|
分类:
评论
|
前日上午,88岁的李爹爹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口迎面摔倒后,围观者无人敢上前扶他一把。1小时后,爹爹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楚天都市报)
88岁的老人摔倒,摔倒在早晨七点半的菜场门口。那时、那里,应该会有很多的人来来往往,但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有那么多人的围观,却没有一个人肯伸一下手——只是扶老人一把,或者打个急救电话,或者报一下警——只是伸一下手,88岁的老人可能就不会以这样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问题出在哪里?大抵有这两种的声音。其一、最直接的回答,应该是当下社会道德的孱弱!经历过几千年的风雨,曾经的乐善好施、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都渐渐地消失在了我们的生活中。更多的人变得冷漠、自私、缺乏爱心。事不关己,自然高高挂起;其二、最“深刻”的反思,是包括“南京法官”在内的许多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的司法、行政行为,让更多的人献不起“爱心”——明明是帮助别人,却有可能让自己惹上官司,还要赔付许多的钱财!吃一堑、长一智,更多的人只能“明哲保身”,多一事、自然不如少一事!
应该说,这两种声音,从各自的角度看,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相对于这两种原因的分析,我们更改关注的是,究竟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新上演。道德的批判,人人都能据高而为。深层次的反思,个个皆可以有所感叹。但如果只停留于此,在漫天纷飞的口水中,终有一天,我们也将老去,又或者会突然陷入困境中,那一天、那一刻,我们又该怎么办?
想象一下:如果,摔倒在菜场门口的是我们,在生与死的十字路口,有那么多的人围观,却没有人肯伸出一只手来,甚至还有人在一旁高声、且“情真意切”地感叹道德的沦丧、或咒骂南京法官,我们又会作何念?
道德的孱弱不是一天所造成的,人性自私的回归,也不是一个南京法官所能决定的。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当今的现实,不管是哪个领域内的善恶、好坏、是非,我们有可能是得益者,也有可能是受害者,但肯定都是参与者。换句话说,正是我们的选择、作为,决定了许多事情的最终发展……
见到老人摔倒,伸一下手或者缩一下手,帮助别人或者只是围观,不同的选择,对自己而言,可能就是动动手的问题,但对处于困难中的人而言,则可能关乎生死;对社会而言,则可能关系到社会发展更深层次的东西!而这样的选择、作为,只是社会生活的极小一部分!
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对现状不满、愤懑,但除了生气、责怪、谩骂,我们又做了多少呢?
伸出手去,会有可能遭遇困难。比如,在救助摔倒的老人时,有可能被老人诬赖、纠缠,但如果我们能勇于面对,敢于拿起法律、道德等的武器,一个人可能是“失败者”、两个人可能会继续碰得头破血流,三个人呢、更多的人呢?事实不可能永远被蒙尘!“诬赖”的东西也不可能永远得逞!事实上,当年的“南京彭宇案”,经媒体曝光后,最终的解决也并非若南京法官判决那样,而是双方和解结案的!
帮助别人,有时候,也就是帮助自己!伸出手去,有时候,也就是为自己重塑或争取到另一个世界!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