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达芬奇”家具,“中国制造”的密码

(2011-07-14 08:48:28)
标签:

达芬奇

意大利

宋体

中国制造

每周质量报告

杂谈

分类: 评论

别迷恋“纯进口”,“纯进口”有可能也是一种传说。

日前,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就很生动地给我们讲述了一则这样的故事。一个号称“100%意大利制造”、纯进口的品牌,一个动辄标价数十万、所谓的用意大利名贵木材白杨荆棘根制造的“达芬奇”家具,竟然只是用高分子树脂材料、大芯板和密度板打造出来的“纯正”国产货。

“达芬奇”家具化国产为进口的过程,其实并不神奇:先是在国内厂商下订单,再将产品出口至意大利,最后又从意大利运回国内。国产家具,只需一趟漂洋过海,贴上一个洋品牌,出口转成内销,便镀上了一层金——一只厂价为3万元的双人床,转眼卖成30多万。

“达芬奇”为何如此“神奇”?这固然有厂商唯利是图、以至于不惜违法坑人的原因,也有部分国人过于迷信“外国的月亮更圆”、以至于丧失了起码的辨别能力之因素。甚至还有监管者的疏漏、以至于“达芬奇”家具可以公然“挂羊头卖狗肉”。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显然并不在此。

还记得那句“每天一杯奶、健康中国人”的广告词么?理想面前,几滴 “三聚氰氨”,就让现实变成了“每天一杯奶,毒倒中国人”。当然,我们也可以说,那只是部分不良商家所为。但遗憾的是,问题之后,国内的乳制品行业、主管部门非但没有知耻而后勇,而是“再接再厉”地鼓捣出了一份堪称全球最低标准的“乳业新标准”。有这样的标准,我们还能相信有优质的国产奶粉么,又如何不趋“洋品牌奶粉”若鹜?

商家当然要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也肯定希望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甚至,监管者也希望自己常年“无事”、悠闲地上班。表面上看,这三方存在着直接的“利益”冲突。但在实际中,却也是共生、相辅相成的关系。

更优质的商品,才能更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才能更符合监管者的使命,才能使各方“利益”得到最大的体现。反过来,则肯定是一损俱损。

这样的良性循环,其实也是市场经济的真正精髓,而维系或者平衡这种利益的关键在于良好的社会机制,并表现为完善的法制、全面的道德诚信体系。

遗憾的是,这恰恰是我们的不足。大家只盯着自己的利益,法制不健全,道德诚信体系千疮百孔,这样的社会机制不仅无法平衡那种利益,更放纵了商家的贪欲,纵容了监管者的疏于职守。恶性的循环,不仅使消费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也给所谓的“中国制造”贴上了不堪的标签。

“达芬奇”家具当然不会是最后的“传奇”,不过,我们更希望借助这样的故事,洞悉“中国制造”的秘密,借用“画龙点睛”的成语故事,给“中国制造”点上一笔。否则的话,吃亏的不只是消费者,还有我们的社会,甚至,谁都不能幸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