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还在持续,虽国家三番五次地搞所谓“房产新政”,但调控来,调控去,房价非但没有任何的回落,甚至,还在坚持着让“高房价”再飞一会!无奈之下,各种名目的保障房,便成了无数人最后的“稻草”。但实践一再告诉我们,只要有利益的空间,就一定会有“不法”、“不公”的东西存在。
深圳的第二次保障房终审结果出炉,根据羊城晚报的消息,“第二次保障性住房终审合格家庭共5293户,终审环节共刷掉1092户。历时10个月,深圳保障房申请“三级审核,三次公示”走到了最后一个环节。然而与初审和复审公示一样,终审公示同样存在诸多问题被公众诟病。”
公众的质疑,除了申请者“财产未公示”、“核查未完成就公示”等问题外,还有关于许多申请者“零资产”的问题。在初审合格公示名单中,许多申请人在家庭总资产一栏里填了“0”,在复审公示名单中,仍有30户申请者家庭总资产填报为“0”。据统计,此次终审公示,约有31名零资产申请者顺利通过终审。
“零资产”,很明显,应该是指申请者“不名一文”。尽管从甚至保障房申请的要求来看,“零资产”者,当然也符合相关规定。可问题是,其一、“零资产”者,即便通过了申请,拿什么来买房子?其二、现实生活中,真的会有那么多的“零资产”者?
对于第一个问题,你可以这样说,申请者可以通过借贷、或者向亲朋好友借钱的方式,去筹措购房款。但也存在一种风险,即“零资产”者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借”到购房钱款!那这样的申请,是否要流产?换言之,这样的申请,是否有想“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嫌疑?
对于第二个问题,解释起来恐怕就真的太难了。按照当地的政策,低保户家庭每月也有400多元低保金。如果,能够出去做点事,哪怕是拣垃圾、拾破烂,甚至是乞讨,也不会是“零资产”的状况!你可以没有银行存折,甚至,你也可以没有现金!但至少,你应该有可以穿的衣服、有可以睡觉的被子,哪怕是几只吃饭的破碗!这难道不能算是资产?要知道,在穷苦的旧社会,穷人没法活的时候,去当铺当破棉被,也是可以得到几文钱的!
由此可见,深圳保障房申请者所谓的“零资产”,绝对不是指其人“不名一文”,而是指其人“诚信”有问题,即便不是负数,但最起码,也是“零信用”!
申请保障房,不是玩过家家游戏,而是一种关乎公平、正义的正式行为。在僧多粥少的现实情况下,让这样的“零信用”者也参与申请,恐怕是对“保障”二字的亵渎,更是对其他申请者的伤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