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岁的临时老师”,谁忘记了他们?

(2011-01-03 20:10:40)
标签:

王明成

秦岭

一个都不能少

《求是》

西安晚报

杂谈

分类: 评论

    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相信许多人都不陌生。整部影片,除了讲述山里孩子的淳朴、执拗和坚韧,也让我们目睹了山区学校的“简陋”、“寒碜”。更不能忘却的是,同样是孩子,同样清澈的眼睛,为何只是因为出身的缘故,那些孩子就只能在那样的环境下艰难求索……

    原以为,时间过去了那么多年,按照我们的宣传,老百姓的日子早就一天天地好了起来。孩子的读书问题嘛,早就不是什么问题了!比如,我们终于“义务教育”了。又比如,教育主管部门一再地清退那些“临时”、“代办”的教师。甚至,许多的希望小学都可以“废弃”了,大学生都可以“毕业”即“失业”了!

    “原以为”很美满,现实却很“凄惨”!21世纪的今天,在秦岭深处,“魏敏芝”那样的“小临时老师”依旧在玩着穿越。根据西安晚报的消息,在大山深处的尧坡岭学校,长期、孤身坚持于此地教学的李章娃老师,因为突发心脏疾病,被送到了医院。李老师离开课堂时,将他的11个学生托付给了4年级的班长王明成。

    “李老师走之前专门交代我要照顾好其他小同学,千万不敢让他们去危险的地方玩。老师还说让我带领大家抄课文,教大家做游戏呢。”一脸稚气的王明成说。领着李老师的“命令”,12岁的小王老师让同学李蕊和李苗拿着一面国旗和少先队队旗,给一年级的小同学讲国旗是用烈士鲜血染成的故事。“我们要继承先烈遗愿,好好学习,做一个有利于国家的人。”

    此情此景,并非是在拍电影,而是真实的生活!目睹于此,我不知道我们的主管者会做何念?

    你可以说,这只是极其个别的现象,不代表大多数。你也可以说,这也符合国情,毕竟,我们人口多、底子薄。你还可以说,根据我们的规划,这个学校是要被撤掉的,将来孩子们会被转移、安排到山下更好的学校。可是,拜托,这些孩子究竟有什么错?

    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小王老师念兹在兹的是“有利于国家”,可我们的国家呢?有没有念兹在兹地不忘记每一个普通的人?至少,对于主管者而言,让哪怕只是一位国民处于这样的困境中,都是莫大的“失责”!对于国民的公共福利,应该是“一个都不能少”!更何况,我们在“忽视”他们的同时,却是在大手笔地花消公共财政,比如惊人的“三公”消费,又比如像许多地方政府的“荒唐”采购,甚至是许多公共设施的拆了建、建了拆……

    胡主席最新发表于《求是》杂志的文章中谈到,“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为了人民,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能只是一句光鲜的口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