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封《法学博士清华大学王进文致工学博士潍坊市长许立全先生有关拆迁问题的公开信》在网络流传。昨日,王进文博士证实,该信确实是他所写,事因家乡房屋在未签拆迁协议的情况下,于凌晨被拆。(新京报消息)
给市长写公开信,并提出一系列很现实的问题,王博士的学识与勇气,当然值得敬佩。甚至,他那犀利的文笔,也值得时下的许多读书人学习。不过,堂堂的清华大学的法学博士,用这样的方式维权,却真的很难让人喝彩!
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注意到一个问题,即法学博士老家的房屋的被拆迁,并未有政府的相关批准文件。如媒体报道,“拆迁时,村民并没看见相关的立项、批文、资质证明等手续。”事实上,王博士也曾给当地发改委去函,申请相关拆迁信息公开,而当地发改委的回复显示,潍坊市发改委尚未对潍城区北三里村“城中村”改造项目进行核准。
也就是说,王博士老家所遭遇的“强拆”,并不类同于发生在其他地方的许多“强拆”。没有当地政府的相关文件,这样的拆迁,更多的应该属于“非法”拆迁!或者说,是一种明显的侵权行为。对此,最恰当的维权方式,应该是通过司法途径,直接起诉相关侵权责任人,要求赔偿!
但王博士并没有走司法的途径,甚至还对媒体的采访如此反问:“如果说,我在掌握了所有的证据,并采取了合理的法律手段的前提下,仍然没能维护合法权益,那么中国的法制和法律您认为是成功的吗?”
中国的法制和法律当然算不上成功,甚至我们也可以预料到,即便王博士真的走了司法途径,也很难真正维权成功!就像各地发生的“强拆”事件背后,被强拆的当事人也很难用司法的途径讨回“公道”!可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为什么我们的“司法”如此懦弱,“法治”如此地不成功?一方面,固然是权力的猖狂,主管者“法治”意识的淡薄,司法机关的软弱、无作为。可另一方面,难道不也正是公众“法治”意识、信念的不够坚强?
就像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一开始去开山的时候,大家都不理解,会认为他发了疯。但执著的愚公偏不信邪!他有一句很朴实、却又很经典的话,“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面对人治思想严重、权力独大的这座大山,想要实现真正的“法治”当然会很难。但假如我们有前仆后继、至死方休的勇气与决心,假如我们每个人都能坚持与执著,漫漫“法治”路的进程当然会被缩短很多、很多!
联想到此前在高院前穿法官穿法袍上访的行为,倘若最精通法律、最熟悉法律程序的人,都没有勇气坚持于司法的道路,倘若这些法律“精英”都对法律与法制丧失信心,改为与行政权力妥协,向“人治”低头,把解决问题、维护权益的希望寄托与领导身上,那我们的“法治”希望还能在哪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