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解放大道东部购物公园C1区一楼的男女厕所,外侧的玻璃墙竟然是透明的,让如厕之人十分尴尬。(楚天都市报)
三岁小孩都该知道,厕所是做何用的,任何神智尚清醒的人也该明白,厕所的墙不该是透明的。但现实却是,在一座城市的购物公园里,竟然新建了一所装有玻璃墙的公共厕所!
这样的“透明”公厕,并不是愚人节的玩笑,也不是什么恶作剧,甚至也不是那种“时尚、前卫”的另类设计,即使用那种里面可以看到外面、外面却看不到里面特殊“玻璃”,而是两面皆可“观看”的透明玻璃!
“透明”公厕的横空出世,并不是上帝在打盹,胡乱造出了个怪胎。而是经历包括规划、设计、审批、施工、验收等许多程序的真实“工程”。如此荒唐事,要经历很多程序,有那么多人的参与,有专业的,有不专业的,可为什么就没有人能看出、也没法避免这样一个明显的错误呢?
表面上看,这是所有参与人员责任心的严重欠缺,更深一点,则是社会体系出了问题。
责任心的欠缺,很明显。虽然有研究数据显示,我们有超过一亿的人精神有问题,但不是说,这一亿多的人都不能分辨起码的常识,更不能说这所“透明”厕所的产生,所有的参与人员,恰恰都是这一亿多精神有问题人群当中的一份子。只能说,所有参与其事的人,不管是规划者、设计者、审批者、建设者、验收者都没有把“建厕所”当作一回事。从头到尾,所有的人都是机械行事,或照本宣科,或按图索骥,没有人愿意认真想一下,也没有人愿意勇敢地说“不”。事不关己,自然高高挂起。
社会体系出了问题,从“透明厕所”的角度而言,这样一个明显的“错误”,总该有人发现,或许也会有人提出异议。但到头来,桥归桥,路归路,并不会有什么交集,“透明”厕所又如何避免?而从更广泛的社会角度而言,面对各种具体的社会问题,正常的社会体系,应该是各司其责,却又有效沟通,不同的声音,总是会有渠道、有规则地交融,并促成问题的有效解决。可现实却是,不同的声音只能回荡在特定群体之间,无法在不同分工、不同程序、乃至不同阶层当中,形成有效反馈、沟通、争鸣、直至共鸣。于是,事虽关己,也只能依旧高高挂起。
“透明”公厕虽是一件小事,但这样的小事多了,难免会出大问题。看看我们的身边,类似这样的事情还少么?
曾记得,有一则童话故事,关于皇帝的新装,赤裸裸的皇帝,在骗子裁缝的吹嘘下,假借皇帝的“威权”,竟然成了最美丽的外衣。可皇帝的新装,终究是强权之下的无奈笑谈,在这里呢?真的让人无法笑出声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