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能买吗?廉江认为可以。尽管财政比较困难,去年该市仍投入3100多万元用于综治信访维稳,是过去5年投入的总和。今年又将公安公用经费提升至每年人均3.8万元,赶上了珠三角水平。廉江市委书记许顺说,要舍得花钱“买”稳定。(南方日报8月25日报道)
让许书记有如此“豪言”的,是一组数据,“今年以来,廉江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去年,群众到廉江上访批次和人次同比分别下降58.9%和50.2%,到湛江集体上访为零,到省进京集体上访同比分别下降58.9%和25%。”
对此,先不说把“稳定”与“群体性”事件等同的谬误,即便该数据本身,果真能反映出许书记口中的“稳定”么?
数据或许不会说谎,但数据也不会说话,更多的还是要靠人来解读。
上访数字的下降,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当地一片和谐,百姓都安居乐业享太平、过幸福生活,那群众真的没啥要上访的了。还有一种可能,则是当地群众不敢、也不能上访!胸中虽有千万恨,奈何他人刀锋快!怎敢伸头?
那就好好看看许书记重金为“稳定”而“买”来的东西吧:除了分别投入两千多万打造的市维稳中心、4百多万打造的镇街维稳中心,还有一千多万的视频监控系统,“平安奖”下的无数村官、治安信息员,每一条街道都有一个“哨子兵”,如此天罗地网,自然一切尽在掌握。妖魔鬼怪不敢出头,小老百姓就敢么?更厉害的是,廉江还装备了340名队员的维稳“飞虎队”,而“飞虎队成员多是年轻人,社会关系较为简单,所以在执行任务时没有顾忌,干净利落。”如此兵强马壮,害怕的就不只是那些“欲寻衅滋事的街头混混”了,可能上访的群众也更害怕吧!想想看,此前湖北省政府大门前,厅长夫人都能被殴……
一个地区的不稳定,有很多种原因,但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社会矛盾。包括黑恶势力横行,肆意欺压百姓,激起民怨。也包括吏治败坏、法治不彰,群众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矛盾难免,稳定也就难得。退一步而言,即便把“稳定”等同于许书记所理解的“群体性”事件,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背后,都隐藏着上述的矛盾。
大禹治水,尚晓得堵不如疏。对于社会矛盾的处理,也更该如此。一味地强堵,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到头来,除了误了卿卿性命,对于矛盾本身,非但无解,相反,却是更加地激化。
可廉江所买来的“东西”当中,除了“防范”的,我们几乎看不到“疏导”的东西。换句话说,廉江的这般“稳定”,或许是“实现”了。但这样“买”来的“稳定”,可以持续么?
依靠这样的强制力压制,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我们在补一个正在冲气而破裂的轮胎,倘若不去关掉冲气阀门,补好了一个,势必会爆开另一个口子。而这个补的过程,从一个小口,到另一个口子,再到无数的口子,那该消耗掉多少的“财力”!这样地一路“补”下去,到最后,该是怎样的结局!
其实,“稳定”并非不可以“买”,但肯定不是这样地“买”,而是靠理性疏导,是去实实在在地解决矛盾,用更理性、规范公共财政政策,照顾民生,发展经济,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稳,社会自然太平!那样的“稳定”,才是可持续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