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对究竟是否应为日军731部队遗址申报世界遗产的争论再起。2000年开始,国家文物局已开始对遗址进行保护。现今,731遗址已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地方政府一直不遗余力的为731遗址申报世界遗产做努力。中国新闻网7月15日报道
对所有国人而言,不管时间过去多久,日本所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都不该忘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铭记历史,不是要渲染仇恨,不是要“睚眦必报”,而是深刻地、真切地记住历史,以史为镜,为更好的未来而努力。
铭记历史,除了在教科书中留下文字,教育后来者。除了在历史典籍里写下记录,传给后世。也需要一处又一处真实的“场景”,比如用博物馆、陈列馆的形式,展示那些记载着屈辱、苦难历史的东西。
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说,地处哈尔滨平房区的日军第731部队遗址就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毕竟,六十多年前,残暴的日军在这里用无辜国民的生命做细菌、生化武器的的活体试验,并造成3000多名同胞罹难!这段历史不可以淡忘,应该铭记。
但保护这一遗址,就一定要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么?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其关于“遗址”类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是:“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尽管在世界范围内,先后曾有过波兰的“奥斯维辛迫害犹太人集中营”、日本广岛二战原子弹爆炸地
“广岛和平公园”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但按照这样的定义,日军第731部队遗址能否归纳到所谓的“文化遗产”类别中,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商榷空间。毕竟,人类历史上各种侵略战争众多,值得纪念、缅怀的遗址也更多,为何我们的这处遗址能算得上是世界文化遗产呢?
退一步而言,即便这处遗产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已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定义,但要想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最起码该遗址能得到应有的保护,有着其应有的研究成果。但对照这些,我们又做得怎样呢?
回到这处遗址的现实中,尽管这些年来,当地政府也做了不少的保护工作,该遗址也已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可我们对它的保护究竟做得怎样呢?还不是“混杂在城区生活区中,周边环境破烂不堪,有的房屋电线老化,安全防火隐患非常严重。”至于遗址的研究,这些年来,我们又看到了怎样的成果?以遗址为教育基地,我们又做了多少的教育?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自己都无法保护好,都无法研究好,都无法利用好,还去申请什么“世界文化遗产”,这不能不让我们怀疑这种申请的动机。事实上,这些年来,我们申请了许多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但几乎每一次地申请成功,所带来的或者说后续所发生的,并没有看到什么更福泽国民、影响世界的东西。相反,我们所能看到的更多的是可以挂牌,可以扬名,可以获得更多的影响力,跟着是卖门票、搞经营……
所有的“遗产”,到了我们的手里,就不是简单的“文化”、“自然”,而是可以生财的工具。一处处高昂的票价,让我们的国人去到自己的“遗产”面前,想要仔细“端详”、近距离地“感受”,都要付出不菲的代价。这又算是哪门子的“遗产”,哪门子的“保护”呢?
还是先认真地做好遗址的保护工作,最起码不要让它再“破烂不堪”,更不要借着保护的名,修建成奢华的场馆,让遗址变成“异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