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贪腐,人皆所恨,其不仅中饱私囊,还祸国殃民。近年来,尽管国家大力反腐,但腐败案件还是层出不穷,腐败官员更是前仆而后继。
也正因为腐败的高发、高危,使得环球网在今年的“您认为哪种行为最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的调查中,“部分官员的贪污腐败”成就了三连霸,连续三年位居榜首,且今年的比例高达近六成(59.2%)。(环球网1月4日报道)
如此结果,应该值得我们深刻反省,更应该警醒。可另人玩味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竟然会认为这是“中国人的草根民族性”,是因为“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是‘不患寡,患不均’,从而放大了社会对官员腐败的认识,并且认为“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贪腐程度属于中等,我们自己把它夸大了。”
在金院长的眼里,中国的贪腐问题好象并不怎么严重
,严重的却是我们的“草根性”。既然是草根,总归是不入流的,也多少有一点“病态”的意味。于是,这种“患不均”的心态,使得我们“感情”用事,才放大了社会对“反腐”的观感,并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中国的贪腐程度属于中等,我不知道金院长是怎样得到这样的结论的,或许,他们有一套属于他们的评价体系。但我知道,“不患寡而患不均”并不是什么中国人的“草根民族性”。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按照字面意思来说,也许是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但绝不能理所当然地就认为中国人不在乎贫穷,只在乎不能平均。更不能因此而觉得中国人天生穷命,天生喜欢窝里斗。“穷不怕,只要大家一起做穷鬼!”
就像“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折之”,看起来是有一种妒忌的心理,但更多的是教人要内敛,要学会低调。同样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并不是说中国人有红眼病,看不得别人富裕。联系上下文,或许我们不能忘了“不患贫而患不安”。再结合整段文字的意思,这段话更应该理解为: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贫穷、人口少,并不可怕,但更重要的是应该保持平等、公平,要有安定、和谐。
因此,“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是我们的“草根民族性”,“宽容、顽强,追求平等、和谐”,才是中国人的“草根民族性”。
不管外在的条件怎样艰苦,不管生活是怎样地贫穷,中国人都能顽强地扎根、生存,并且还有一种极大地宽容,去对待那些不好的东西。去忍受那些不公平的东西,并通过自身努力,改善生活,创造条件,创造财富,追求那种更宽广的平等、和谐。“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才是我们的草根性!
回到官员贪污腐败问题上,这些年来查处的官员贪污腐败数量之多、涉案金额之大、后果之严重
,那些动辄千万计的案件,那些部长级别的高官,那些纠缠在一起的腐败窝案,对国家、社会、民众之伤,可谓触目心惊。换句话说,正是腐败案件的现实,才造就社会公众之观感,才有了环球网之调查结果。
用“中国人的草根性”去说事,不仅贻笑大方,更是对全体国人的侮辱,至于用“不患寡而患不均”为贪腐成为最影响国家形象之行为开脱,或许,只能理解为是别有用心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