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下乡”,其实是一项很不错的扩大内需的政策。政府通过对购买家电的农民直接发放财政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民消费。如此政策,既可以让农民改善生活,也能让他们得到实在的补贴,同时,还可以促进家电销售市场的发展,让家电企业、销售企业都得到不错的利润。可就是这样的一本好经,到底还是被歪嘴的和尚念歪了!
广州日报12月10日报道
在已购买的家电下乡产品中,接受过维修的比例为12.6%,也就是说“每8件家电下乡的产品,就有1件要报修”。
面对这样一组数字,又怎能不让人瞠目结舌呢!要知道,在我国家电市场中,对于一般家电产品的平均维修率在百分之零点几到百分之一左右,可“家电下乡”的家电产品,其维修率竟然高达12.6%。如此高的维修率,只能反映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下乡”家电存在着质量问题。
其实,家电下乡政策刚一出台,就立即引来了很大争议。对于纳入“家电下乡”销售目录的产品,并非我们时下在家电时常所看到的主流产品,而是一些被淘汰或者相对落后的产品,或者说是非常低端的产品。
“家电下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消费,是为了鼓励农民消费,振兴农村家电消费市场。农民的购买力在客观上的确比不上城市居民的购买力,农村消费市场在商品层次上也的确不如城市消费市场。但不能因为这个,就把那些“被淘汰”、“过时”、“落后”的家电送到农村市场去呀!事实上,因为我们二元化的不公平的社会制度,已经造成了城乡之间巨大的差距,难道我们现在的政策还要给农村地区、农民的落后加上一把“火”。
什么叫先富的带动后富的!政府就是应该通过这样的财政补贴、转移支付的政策,扶助落后地区、落后群体。也就是说,既然是送家电下乡,是鼓励农民消费,那就应该把更好、更新、更先进的家电提供给农民!
否则的话,叫什么“家电下乡”!那干脆叫“家电清仓、下乡”算了!就是把家电企业的库存、淘汰产品,或者一些边缘小企业、半死不活的家电生产企业的产品,集中推销到农村市场中去,推销到农民手中去。这样的补贴,不是鼓励农民消费,不是让农民得到实惠,而是让家电企业得到实惠,是鼓励家电生产与销售企业“清仓”。
也正因为此,有点变味的“家电下乡”并未完全引爆农村家电市场,该政策实施至今,并未取得最初所设想之成绩。如今,更歪的声音又传了出来,这些原本就不怎样的“下乡家电”,维修率奇高!也就是说可能存在着质量问题!
不管怎么说,保证质量应该是“家电下乡”这一政策最后的底线,也是那些家电企业最后的遮羞布。如果连这条线也被突破,如果连这块布也被扯下,那还不如不要送什么“家电”了,直接把补贴发到农民手里,或者把相应的资金划入即将施行的农民社会保障资金里,比什么都要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