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第三方”调查叫好

(2009-11-12 19:11:47)
标签:

法律

公众

羽毛

结论

伦理

上海

杂谈

分类: 评论

    人民网南京11月12日电 记者从南京市卫生局正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媒体、网民等组成的第三方调查组在11日成立后,已经连夜展开工作,共询问相关人员33人。通过调查取证,得出以下三项结论:一、当事医生的确玩了游戏;二、当事医生的确失职;三、之前的调查不够深入,所以结论不准确。

    一直以来,对于公众所强烈质疑的事情。“出事”单位或部门先是“义正词严”地讲自己没错。要是抗不住了,受害人、受害单位“闹腾”的动静大了,“民怨”大了,这才由其主管单位出面,进行所谓的调查。这样“老子”查“儿子”的调查,结果自然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通常结论是没错或无大错,又或者只是疏忽、大意、没太注意之类的话。于是,只是自己罚酒三杯了事。而更有甚者,就干脆来个死不承认,你又能耐我何?

    于是,这样的“潜规则”之下,受伤害的只能自认倒霉,倔强一点呢,就此走上没完没了的申诉、上访的道路。而公众也只能忿忿地骂娘,一次又一次地被“愤青”。

    这样的处理事情的“习惯”,并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表面上看,维护了这些单位、部门的声誉,或者说是利益,但实际上,却因此而逐渐丧失了社会公众对他们的信任,并严重影响到了政府的公信力,也导致社会矛盾不断累积、激化。

    其实,与个人一样,单位或部门也非圣贤,也会出错。出了错不要紧,关键是如何对待错误。如果的确是自己的问题,那就应该勇于承担,该罚的罚、该赔的赔。主管单位的一味护短,并不能让问题解决,相反会纵容自己下属的“单位”或“部门”。一而再、再而三,长此以往,他们身上的品德、伦理就会丧失。“小错”也会逐渐演变成“大错”。

    主管者之所以要在调查中护短,或者说不愿“家丑外扬”,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他们想“爱惜羽毛”,想“维护自己的利益”。孰不知他们的“羽毛”也是社会的“羽毛”,他们的利益也是公众的利益。他们要爱惜的“小羽毛”、要维护的“小利益”,与公众的“羽毛”、“利益”相比,只能是无条件服从,而不是凌驾、超越。

    所以,对于公众的质疑、愤怒,受害者的哭诉,他们想到的应该是用公正、客观、爱人胜过爱己的心去面对,去解决。而不是一直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

    不过,在现有社会制度、法律体系、社会伦理道德以及个人的思想品质、伦理、道德条件下,让他们能保持公众、公平、公众利益至上的心态去处理问题,估计很难。不过,若能引进“第三方”,让“中立”的第三方参与调查,或许是当下更公平、客观的做法了。

    联想到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上海“钓鱼执法案件”。当公众对此表示质疑时,浦东新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先自己调查,对于自己的“儿子”单位城市管理执法大队进行调查,“效率”很高,结论很“搞”。于是,在有了上海市高层关心后,重新引入包括律师、媒体、人大代表在内的“第三方”力量参与调查,很快,又得出了与之前根本不同的结论,也最终揭开了上海“钓鱼执法”的黑幕。

    毕竟,真相只有一个,在民众法制观念、维权观念日益进步的今天,想依靠垄断力量、行政力量甚至其他力量搞“一言堂”、“糊弄”、“和稀泥”的做派,实在不可取,也是愚蠢至极!无论如何,人在做,天在看,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为”第三方“调查叫声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