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10月20日电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要求,浦东新区责成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对“10·14”孙中界涉嫌非法营运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核查。市交通执法总队参与了对执法行为和相关材料的核查工作。今天,新区政府向外界透露,经全面核查,……孙中界涉嫌非法营运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正确,取证手段并无不当,不存在所谓的“倒钩”执法问题。
如此看来,闹得沸沸扬扬的“倒钩案”难道又是一桩“铁案”?可是,翻看该调查结果,再对照新闻晨报10月16日的报道,我们还是忍不住有几个疑问。
首先,根据新闻晨报10月16日报道,当天查处孙中界涉嫌非法营运的是“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孙中界被带上了一辆依维柯。在同一辆车上,他看到了3名与他有类似遭遇的司机。在车上,几名自称是执法队的人拿出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调查处理通知书和暂扣、扣押物品凭证,要求孙中界签名。”而调查结果却说当天稽查非法营运的是“浦东新区原南汇交通执法大队一中队会同原南汇交警支队民警共13人”。
一个是“原南汇交通执法大队一中队”,一个是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究竟是谁上路稽查了?
是调查单位搞错了被调查对象?如果不是,那就是说“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参与了此次稽查活动,可之后对该事件展开调查的竟然也是“浦东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自己调查自己,所得出的结论其公信力究竟有多大呢?
其次,对于执法部门是否“钓鱼执法”,案件的当事“乘客”身份最为关键。但本次调查,对此却讳莫如深,并未做详细说明。
对于该名乘客的行为,新闻晨报10月16日的报道中有这样的精彩描写:“孙中界将车停在了水泥搅拌厂区域。就在停车的瞬间,那名男青年突然从裤子右后侧口袋里拿出了一叠钱,抽出一张放在了副驾驶位置前的台面上,随后侧身伸手去拔车钥匙。孙中界看到如此怪异行为,以为遭遇了抢车,试图猛踩油门,与前方一辆机动车相撞,以避免自己的车被抢。然而,几乎就在他踩油门的同时,那名男青年用左脚死死踩住了刹车。”“在车钥匙被抢后,孙中界还没有来得及将自己上衣口袋里的手机拿出来报警,就看到从路边一条胡同里冲出来好几个人,不由分说打开驾驶室的车门”。
记者有如此清晰的细节描写,或许是源自当事人孙中界的个人陈述,但既然进行调查,为何不对此细节进行核实!也可以通过刑事侦查的技术手段,对这些细节中所提到的一些东西,进行更科学、严密的检测,那么谁在说谎,也就显而易见了
第三,“钓鱼执法”事件之所以引发社会关注,并不完全与孙中界是否非法营运有关。公众所关注的是当地执法部门是否有“钓鱼执法”行为。换言之,对于公众所质疑的执法部门为何会选择当时的地点蹲守,而该地点又恰恰与乘客所要到的目的地“闸航路的水泥搅拌厂”一致?为何会稽查孙中界的车?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究竟做了什么,对此,调查也未予以说明。
第四,孙中界是否构成非法营运,仅仅凭借乘客的一面之词就可以成立么?调查为何不公开相关的录音、录象?即便当时孙中界真的达载了一名乘客,也收取了他十元钱的报酬,如此行为,就一定构成非法营运行为么?
“钓鱼执法”事件既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政府有义务更有责任开展调查。但既然决定了调查,也就应该更深入、更细致一点,更权威一点。公众要的不是结果,而是事情的真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