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最终告别那家充满乡土气息的饭店时,时间已经很晚了。
走到马路上,行人渐稀,但远近的灯火却越发地明亮了。
抬头,明月伴着星空,流云追着夜风。又一个黑夜,却是一个不孤单的黑夜。就像面前明亮的街灯守着无尽的长路,此刻,美丽善良的她,也正陪伴着我漫步在今夜的街头。
这该是怎样的一种喜悦,以至于迎面吹来的凉风,甚至加上先前在餐馆里使劲灌进去的几罐葛佬,都无法让欢欣的内心平静下来。
于是,在这样沉沉的夜色中,我们沿着长长的马路,漫无目的地走着。
不知道走了多远,也不知道穿过了几条或明或暗的街角,更不知道我们要去到哪里,或许,这些都不是我们此刻所需要知道的。至少对我而言,此刻,最真切的感受,便是有着她的陪伴。于是,听任那一盏盏的路灯用它们固执的灯光,把我们的身影镌刻在尽可能多的大街小巷。听任那一阵阵吹拂而过的夜风,把我们的声音与气息,吹散到更广阔的空间……
就这般胡乱地走着,直到最末,来到森林公园前。
明亮的灯火、鼎沸的人声,特别是大功率的扬声器中所发出的嘈杂声响,让这里成了别样的世界。明明是欢乐,却掩饰不住那种没完没了的寂寞与惆怅……
真的很难想象,在这样的沉沉夜色里,竟然有这么多的人无心睡眠!看着那些或苍老、或年轻的面孔,想象着他们曾经或正在努力地为了生活而忙碌、为了爱情而奔波、为了这样或那样的欲求而上下求索。可忙碌之后,奔波之余,上下求索的当儿,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不管是得到还是失去,内心难免不会有波澜。迷惘、失落、或者苦涩,诸般的愁绪,使得长夜漫漫,终而无心睡眠。于是,在这样的夏夜,来到这里,背对大山,面朝信江,宣泄一下内心的烦躁与不安,寻觅一回内心的安详与宁静。
我们在人群中做了片刻的停留,想象着他们的心境,可始终找不到那种恰当的契合。看着他们的“快乐”或“忧伤”,我们注定只能是局外人。或许,此刻的我们,并不适合出现在这里,但又不想归去,抬头看了看黝黑的山岭,突然间便有了很大胆的想法,在这沉沉的夜色里,游一回森林公园,在黑夜里用黑色的眼睛寻找美丽;在这灯火闪烁的黑夜里,登一回山,去到山巅,站在城市的高处,看一回人间的灯火。
森林公园是一座公园,也是一座山。它是开放的,每时每刻都向人们敞开着心扉。它是包容的,无需刻板的山门,也不用迤俪的围墙。绵延着的山脚下,任意一个地方都可以是公园的大门,每一条上山的路,都成为公园的一处美丽景致。
我们沿着广场前的这条路,款款前行。初始的时候,还不时地遇到下山的人。可越往上走,行人越少,甚至连路灯光的光线,都微薄起来。天上明月的光亮和不远处城市里隐约的灯火,都被路两旁那些高大的林木遮住了光亮。
我们埋着头,竭力分辨出脚下的台阶,又沿着台阶,慢慢地前进。
路边不时闪现出一个又一个黑黝黝的豁口,像一只只怪兽,匍匐在那里,侯着你的到来,便啊呜一口将你吞噬。原来,那些白天攀登时可以穿越的野径,此刻因着光线的差别,就变幻了形象。这也让我们的心忐忑了起来。真的很害怕从某个黑暗的角落里,猛地跳出一个东西来。那不管是人,或者是鬼,都足以让我们吓的仓皇失措。
记得以前读书的时候,曾经读过一篇“雨中登泰山”的文章。受此影响,我们曾经组织了一此夜里登泰山的活动。但那次的攀登,不仅因为参加的人多,整个去到泰山山巅的路上,也都有着路灯光的照明。所以,夜游的感觉并不浓烈。可是,今夜,在这座朴实的山上,却来了次真实的夜游。
也不知道走了多远的路,所谓的好汉坡、日月亭,在这黑夜里都失去了白天的光彩。我们分辨不出脚下的路,也不知道已置身何处。我们只知道,越往上去,越感觉能感受到大山的宁静。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耳畔不时传来的各种声响,更加地证明了这句诗所描述的那种安静。有虫子的低吟,有夜行的鸟儿振翅所发出的声响,有山风吹过枝头发出的沙沙声,还有几只林蛙在黑夜斗狠发出的古怪叫声。当然,还有我们的脚步声。可在这茫茫的山中,在这寂寥的黑夜里,这些声响的出现,非但没有减却黑夜的宁静,相反,越发地衬托了黑夜的宁静。
山里的风也变得恍惚起来,有一阵没一阵地吹着,特别是转过一个山岭或者拐过一个山坡时,那种或强或弱的感觉更加地明显。这种时断时续、时有时无的感觉,加上耳畔夹杂着声响的宁静,很容易地从人的心底里牵扯出一种关于恐惧的想象。
我的脚步不由得又迟疑了起来。
“要不,我们回去吧!”
“不要,我们还没去到山顶。”
“还有多远呀?”
“不知道,应该快了吧,我们每前进一步,距离那山巅便近了一步。”
“那我们走了多少路呢?”
“也不知道,反正,我们每走一步,便在这苍茫的山里,留下了一处的印记。”
“那到了山顶呢?”
“到了山顶?吹风、看明月、看远处的灯火?“
“到了山顶,究竟干什么?”
“还是到了山顶再说吧!”
难以抵御内心的那种恐惧,我们便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起话来。显然,在这样充满着紧张与恐惧的黑暗中,两个人的力量要比一个人的力量大得多!
又攀登上一长串的台阶,这里应该是一座山岭的高处。四下里豁然开朗起来。明亮的光线,不仅可以让我们看清楚脚下的路,还可以看清楚身边的一棵棵高大的树木。那挺拔的衫树、那不远处的竹林……啊,我们终于看到了清幽的夜空。半空中的那轮明月,是那样地皎洁,是那样地安详。一抹微云,带着羞赧陪伴在她的身侧。忽而为她遮面,忽而为她迎风。而她的不远千万里,给我们撒下清辉、撒下光亮。还用那融融的月色冲淡眼前夜的黑、融化我们内心所有的恐惧。看着她的身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心底里不由得萌发出一股激越的感觉。
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转过一个山坡,再登上一条长长的石阶,我们终于来到了山顶。
所有的黑暗,以及因此而产生的紧张、恐惧,顷刻间被风吹散,旋又变成一种无边的温柔。那种月下的朦胧身影,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人产生不好的想象的,那应该是一种美丽的意境。
“月照花林皆似霰”,这里不是花林,却是苍茫的山林。茫茫林海,伴着不远处的茫茫人海。于是,月色向远处弥漫,连接着远处的灯火,特别是长夜里的街灯。天上人间,那一刻,变成了一样的世界,温柔而又多情的世界。
站在山顶,迎着风,沫着月色。
明月照佳人,松涛弄清影,那一刻,我忘记了身在何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