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且看建设部的“下不为例”

(2009-01-11 16:09:10)
标签:

杂谈

分类: 评论文章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日前表示,今年地方政府不许再越权出台税收、财政等刺激房地产市场的政策。(1月11日《新京报》)

   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我不禁乐了,一下子就想到了“下不为例”这个词儿。姜伟新的表态中将“不许”、“再”和“越权”三个词儿组合到了一起,琢磨琢磨这三个词组背后的意思,我不禁恍然大悟,原来,原来去年各地方政府轰轰烈烈搞的各种房地产救市政策原来是越权的。

    说到这了,我就纳闷了,既然是越权的,那作为主管部门的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在去年咋就没个声响呢?为啥就眼睁睁地看着各地将手伸到了自己的职权范围呢,努力地“救市”呢?如果说,当时是地方政府出于对各地民众切身利益的照顾,才不得不出手,我相信,百姓还是很受鼓舞的。但问题是,去年轰轰烈烈的救市运动,是完全在冒天下之大不韪啊,是在一片强烈的质疑声中上马的呀。那个时候,咋没见部长大人出来表态这些举动是越权呢?

    我当年在当老师的时候,有个很是惨痛的教训,在管理学生的时候,一旦有那些学习不错或者比较讨我喜欢的学生犯错,我 总是很容易就原谅他们了,在和风细雨地教育一番后,总喜欢说上一句“下不为例”,然后事情就此揭过。但事实是,对这些学生来说,事情往往难以揭过,该迟到还是迟到,该捣蛋的还是捣蛋,只落得其他学生在背后对我腹诽不已,老师的权威也就全然没了。

    虽然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大人们管理着全国的各种繁杂事务,自然和我管理一个小班有着天壤之别,但我想,事情虽然分大小,但道理却难分大小。在管全国与管一个班面前,规则透明,职权行使到位应该是所有管理者必须要遵循的道理。令出不行,有章不循,恐怕只能是所有管理者的悲哀,恐怕只会导致越来越多的管理权威丧失。正因如此,看到这条新闻的人们无不是怨气冲天、百般嘲讽。

    前一日,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关于铁路内部人员以票谋私者一经发现立刻解除劳动合同,严重者移交司法机关的表态,也得到民众奚落与嘲讽的待遇。严格来说,姜伟新与王勇平的表态都是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的,是在维护着民众的利益的,但为啥会遭遇同样的不信任呢?为啥只要他们一说话,无论说的是哈,都会得到一堆板砖与口水?

    我想,这恐怕不能怪民众在胡搅蛮缠,板子还是应该打到这些老爷的屁股身上。我们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听其言,观其行”,也就是说,百姓更重要的是看你做了什么,而非听你说了什么。而在现实生活中,包括这两大部门在内的很多部门往往是“表态的高手,行动的矮子”,说起话来牛气冲天,干起事儿来不得人心。

    具体到这两个部门来说,铁道部多少年来面对春运大潮手足无措,一票难求已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肩负着住房建设的管理问题,却在一路飙升的房价面前少有作为,制度出台了不少,但就是没见到现实有什么改变,倒票的还在倒票,救市的还在救市。你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你让老百姓咋样给你的表态足够的信心?

    因此,还请手握大权各大部门,踏踏实实地将自己手中的权力行使开来,发现违规的事情千万不要“下不为例”,该处罚的就处罚,该制裁的就制裁,而不是在无数个人撞红线之后轻飘飘地来上句“下不为例”。须知,推动各种事务恒定而健康地向前发展的动力只有不被虚置的制度,而非这种无关痛痒的表态。而权力部门公信力的建立,靠得正是这种常年的对规则、对制度的坚守,如果相关部门一如既往地坚守规则,百姓对他们说的话还会给予如此大的不信任吗?建设部和铁道部还会遭遇如此待遇吗?答案不言而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